輻射引領 渝北區60名小學德育干部走進高新實驗一小學習“美的教育”
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6月7日5時40分訊(張華 實習生 邵鈺婷 唐子涵)“如何避免小學德育教育浮于表面,切切實實落到實處?”“學生的評價體系如何才能更加完善?”近日,渝北區中小學德育干部培訓班的60名小學德育干部走進重慶高新區第一實驗小學,深入了解學校“美的教育”。
據了解,高新實驗一小是全國特色學校,學校圍繞“崇和尚美,一生相隨”的校訓和“為美好人生奠基”的辦學理念形成了“美的教育”理念文化。建校18年來,學校連續十七年榮獲九龍坡區辦學綜合目標考核一等獎。
在活動現場,老師們體驗校園文化、了解“美的教育”特色文化及“全元育德”特色等,并就“德育實踐”“評價體系”“課程建設”“校園文化”等方面進行交流探討。
渝北區60名小學德育干部走進高新實驗一小學習“美的教育” 唐子涵 攝
觀看校史館 唐子涵 攝
炫美之星展示 唐子涵 攝
步步皆景 處處育人
60名德育干部實地體驗“美的教育”特色文化
上午9時,培訓班一行60人走進高新實驗一小校園,實地體驗“美的教育”特色文化。在這里,繪滿童真的消防栓、走廊上的古詩詞、隨處可見的學生作品展示……校園里步步皆景,處處育人;還有靜謐的書吧、古香古色的書畫室等26個功能室也培育著學生的個性。
“學校的硬件設施很不錯,垃圾桶上、消防栓上都有小裝飾,眼睛所見之處都是美,特別是這些最尋常的小細節。”花園小學徐小容老師說,此次培訓收獲很大,有很多值得借鑒的地方,特別是文化打造上。
據了解,高新實驗一小的“美的教育”特色文化囊括崇和尚美的教育愿景、建設美的校園、構建美的課程、完善美的制度、培育美的師生五個維度。
“學習可以不高大上,但學校要美,要有美的理念在里面。”謝長祿校長在介紹學校特色文化中強調到。為了讓“美”更好的融入到環境中,融入到師生心里,垃圾桶上、教室墻壁、教學樓走廊……處處都張貼著同學和老師優秀的畫作、書法作品、教育德行的名言警句,豐富美麗的藝術作品和發人深省的警句格言不僅讓學校環境充滿了美,更讓師生心里充滿了美。
高新實驗一小獲得多項榮譽 唐子涵 攝
功能室一角 唐子涵 攝
書畫功能室 唐子涵 攝
心理健康室 唐子涵 攝
構建“美的課程”
實現學生綜合素養提升和個性成長
課程是教育的載體,在“美的教育”特色文化講座上,高新實驗一小副校長楊洪介紹到,學校“美的課程”以“以美育人,全元育人”為理念,“學生是唯一,需要即課程”為出發點;以“培養學生美的意識、美的素養和美的能力”為目標。著力培養“學會做人、學會學習、學會審美、學會合作”等核心素養,實現“德美行美、文美言美、智美理美、體美藝美”的課程目標。
楊洪介紹,在課程建設上,學校有三大路徑實現“美的教育”:一是構建美的課堂,讓孩子獲得美的體驗和創造;二是以半日課輔為載體,培養學生的興趣愛好和特長;三是以美的活動為抓手,引導學生做最美的自己。
“基礎課程夯實學生的文化科學知識和基本技能,拓展課程滿足學生的興趣需要,發展特長;綜合課程培養學生的組織設計能力和實踐創新能力。”楊洪特別提到,周四下午3000多名孩子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自主選班參加半日課輔活動。學校174名教師組建了100項課程200個社團,學生網上自主選內容、選教師、選班級。學生社團成為孩子們展示美的平臺。
得益于“美的課程”實施,高新實驗一小綜合辦學水平不斷提高,學生綜合素養在區內首屈一指。近三年,在各級各類比賽中,學生榮獲國家市區級獎項達2000項次。學生在全國中小學趣味運動會中奪得了冠軍,更有250幅學生國畫作品曾在三峽博物館成功展出,成為三峽博物館舉辦小學生畫展的第一所也是唯一的小學。
老師們觀看學生作品 唐子涵 攝
“全元(素)育德”特色講座 唐子涵 攝
“美的教育”特色文化講座 唐子涵 攝
全員參與 家校共育
“美之星”評價體系實現學生自我定位
此次培訓中,學校“美之星”評價體系受到了前來培訓的德育干部一致好評。
據高新實驗一小副校長鄧劍東在“全元(素)育德”特色講座上介紹,德育處將學生的文明習慣分為課堂美、書香美等六個大類,學生只要在某個方面獲得進步或表現優異,就會獲得教師獎勵的一個美之星。學生將美之星獎勵單放在學校設置的箱子里,星期一的集體朝會上,校長抽取其中的十個幸運之星,獲得與校長共進午餐的機會并得到校長贈送的一份禮物,學生們都想獲得這樣的機會。一學年,學校將獲得美之星最多的同學掛在笑臉墻上,沒有上墻的學生也可以用美之星兌換學習用具。最優秀的十個同學還會進入十佳炫美之星。
鄧劍東表示,班主任、科任老師、保安、清潔工、食堂工人等學校工作人員手上都會有印有“文明美”、“學習美”、安全美”、衛生美”等七種“美之星”標簽,隨時隨地發現學生的“美”,給與學生表揚和肯定。
“比如,學生幫清潔阿姨撿垃圾,阿姨會給他一顆星,幫食堂叔叔擦桌子,也可以得到一顆星,只要是他主動去做的好的事情,發現的教職工都會給予他獎勵。”鄧劍東說,該評價體系主要是為了發現學生身上的閃光點,讓學生有“我是好學生”的角色定位,實現學生的自我認同,讓學生對自我的肯定內化于心,外化于行。
鄧劍東表示,“美之星”評價體系突破了傳統教師單方面肯定和評價的局限,實現了全員評價體系。學生是教育者,也是被教育者,一方面學生被發現“美”,另一方面學生也會互相發現“美”,鄧劍東笑著調侃:“我還和家長說,高新實驗一小不一樣,因為是幾千人一起教育你的孩子。”
玉峰山小學的楊柳在此次培訓中也收益良多,她講到,“美之星”評價體系讓整個學校全員參與了進來,給與了她很多借鑒意義。“這個評價體系很完善,也很實用,學生的主體地位得到了充分的發揮。”
“只有在生活中去體驗、去經歷、去實踐,才能夠讓德育工作的影響實現可持續性發展。”鄧劍東說,學生只有在生活中去發現美、感受美、創造美,通過實踐來完善自我,通過體驗來明辨、來認識、甚而綻放心中的真善美,通過經歷來找到最美的自己,才能夠為自己的美好人生奠基。
- 標簽:
- 編輯:王麗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