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新增病例感染源依然成謎,專家:境外輸入貨物或是排查重點
11月9日,上海新增1例新冠肺炎確診病例。浦東新區副區長李國華在疫情防控系列新聞發布會上表示,下一步將繼續做好相關人員流行病學調查、溯源和核酸檢測工作。截止到11月12日,新增病例感染源尚未公布。
中南大學湘雅醫院感染控制中心教授吳安華在接受健康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該例病例發現時間正值上海舉行進博會期間,不過,因此造成大范圍傳播的可能性很小。溯源工作應主要從確診病例過往接觸過的人員和貨物兩方面著手。
溯源:尤其要重點排查境外輸入的貨物
據上海疫情防控系列新聞發布會消息,病例王某某,男,51歲,在上海浦東國際機場從事搬運工作。11月8日13:45因發熱、鼻塞等癥狀,至上海浦東新區人民醫院發熱門診就診,當晚按規范流程留置該院發熱門診隔離觀察。11月9日上午,經專家會診后轉運至上海市公共衛生臨床中心隔離治療。
據該病例自述,自4月8日起在浦東機場西區航司貨運站從事搬運工作,至今未曾離滬。發病前14天內無中高風險地區旅居史,無新冠病毒感染者接觸史,近3個月內無其他醫療機構就診史。
吳安華表示,由于這起病例為上海本土病例,雖然在浦東機場工作,但主要從事的是搬運工作,因此幾乎沒有與旅客接觸的機會,在做病毒溯源工作時,著重看他在平常生活中是否有跟外地中高風險地區來滬人員接觸過,其次要排查其搬運、接觸過的貨物的來源以及是否被污染,尤其要重點排查境外輸入的貨物。貨物也屬于“外防輸入”的防控重點之一,來自“疫區”或途徑“疫區”的貨物都有被污染的可能性。
根據上海市疾控部門11月10日發布的消息,該病例密接的密接186人,186人已落實隔離觀察,已采樣送檢186人,檢測結果均陰性。目前已篩查相關人員8717人,已采樣送檢8717人,檢測結果均陰性。
防控:管理傳染源,隔離密接與次密接,多次核酸檢測
11月10日,安徽省阜陽市潁上縣確診1例新冠肺炎病例,系11月9日上海市通報的新冠肺炎確診病例的密切接觸者。
在“內防擴散”方面,吳安華認為,該病例的家人等密切接觸人群是可能被傳染的重點人群,“一定要早發現、早排查、早管控。目前看來,上海各項措施落實是十分及時的,造成更大范圍傳播的可能性很小。首先該例病例的工作崗位接觸人員數量有限,其次我們的管控手段也很嚴格,流調跟得也很緊,而且還有一個很好的手段就是核酸檢測,這對早期發現密接和次密接人員中的無癥狀感染者和確診病例是非常重要的。只要感染源得到了有效管控,造成大范圍傳播的可能性是很小的。”
吳安華同時指出,對于第一次核酸檢測呈陰性的密切接觸者,還不能完全放松警惕,還需要繼續觀察,必要的時候可能還需要再次進行核酸檢測。以我們目前對新冠病毒的了解,還不能確定一個人被病毒感染多久后核酸檢測會呈陽性,所以有些地區會針對需要的人群做多次核酸檢測,以確保沒有疏漏。
吳安華還指出,從最近幾次局部出現的疫情來看,幾乎很少出現重癥患者,且有很多為無癥狀感染者,從這個角度來看,有可能新冠病毒確實出現了一些變化,存在毒性減弱的可能,不過這尚沒有定論,還需要進一步的觀察和研究。但無癥狀感染者給我們的疫情防控帶來了一定的困難,由于他們自身沒有癥狀,需要我們主動去發現,所以流調和核酸檢測就顯得更為重要。對公眾來說,繼續做好防護措施仍然是最有效的自我保護的手段。
本文轉載自健康時報,記者邱越。
- 標簽:會計監督論文
- 編輯:王麗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