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的免疫治療 讓肺癌進入“去化療”時代?
從去年開始,腫瘤的免疫治療變得“紅紅火火”,各種已上市、進入臨床研究的免疫藥物如“雨后春筍”般出現,其中很多是針對肺癌的。那么,被稱之為中國第一大癌的肺癌是不是迎來了終結性治療?肺癌的治療將進入“去化療”時代?
在日前召開的“第五屆江蘇中青年腫瘤菁英紫金論壇暨江蘇省腫瘤診療多學科協作學組年會上,來自全國各地的腫瘤專家“華山論劍”,給參會者帶來了腫瘤治療的前沿知識。
進步
靶向治療、免疫藥物讓晚期肺癌生存率大大提高
近年來,除了國際上抗癌藥物的日新月異,我國自主研發的抗腫瘤新藥也層出不窮,這種發展勢頭對于廣大肺癌患者來說,無疑是一個非常好的消息,更讓大家欣喜的是,從20年前的望塵莫及,到現在的捷報頻傳,我國自主研發新藥的可喜進展加上醫保政策的進一步惠及,讓以前昂貴的抗癌藥“飛”進普通家庭。
江蘇腫瘤醫院院長馮繼鋒教授告訴記者,肺癌是威脅人類生命健康最大的惡性腫瘤之一,在中國無論是發病率和死亡率都常年居高不下。經過多年努力,我國肺癌診斷和治療都有了長足的進步,但早期肺癌診斷率依舊不足,目前臨床確診的肺癌患者中60%~70%已屬于晚期,F在,靶向藥物和免疫藥物的發展,讓很多肺癌患者看到了希望,讓數以萬計的患者獲得生存獲益。在非小細胞肺癌中,有40%-60%的人可用靶向藥物,女性可用靶向藥物的比例更高一些,通過規范治療,肺癌的平均生存期從9個月延長到3年以上,這些患者的生活質量比起以前也大大提高。因為有了靶向藥物和免疫藥物,肺癌的5年生存率達到了20%。
振奮
肺癌進入“去化療”時代?
在論壇上,有專家樂觀地提出,肺癌的“去化療、去手術”的時代即將到來,這一提法對晚期肺癌患者來說,肯定是振奮人心的。
對此,東部戰區總醫院呼吸科主任宋勇教授說,這是一個理想狀態,科學的進步讓我們向這一狀態慢慢靠近,但免疫療法會是肺癌的終極療法嗎?宋勇認為,想要這個時代的到來,還需要期待其他的治療手段出現。
江蘇省腫瘤醫院腫瘤內科沈波教授認為,“去化療、去手術”指的是一個大概念,不是說再也不用化療藥物了,只是不以化療為主要(唯一)手段,而是化療成眾多手段中的“配角”,比如靶向藥物+化療、免疫治療+化療。同理,去手術也是這個概念,不能手術的,通過免疫治療不用手術了,本來需要開大刀,通過精準治療后,可以“微創手術”了。沈波教授也認為,從作用機制上看,免疫治療不能算是肺癌的終極治療,未來還會有其它更先進的治療手段出現。目前,手術、化療、放療、靶向、免疫仍舊是腫瘤治療的主要手段。
認識
免疫治療也有不良反應
與傳統治療方法相比,腫瘤免疫治療有其與眾不同的特點,加上這兩年,大家對其宣傳較多,很多病人將之列為肺癌的“免死金牌”,或者說是最后的“救命稻草”。
江蘇省腫瘤醫院腫瘤內科史美祺主任醫師說,全球免疫治療在各個腫瘤中如火如荼地開展。截止到2018年9月,全球免疫治療管線中有6大類藥物,3394個藥物。但免疫檢查點抑制劑中國臨床實踐白皮書顯示,超適應癥使用PD-1/PD-L1現象不容小視,相當一部分醫生沒有正確掌握免疫治療的適應癥。腫瘤免疫治療是調動人體強大的免疫系統來對抗癌癥的治療方法。治療時,可能使免疫系統在攻擊腫瘤細胞的同時也攻擊健康細胞,所帶來的不良反應也有別于傳統治療,部分并發癥可威脅生命。
免疫這個概念,在民間非常耳熟能詳,但很多人單純以為免疫治療是提升整體免疫力。令專家們也倍感無奈的是,臨床發現很多肺癌患者或家屬,將免疫治療當成“最后一根救命稻草”,往往是感覺已經沒有救了,趕緊用免疫治療試試。這樣的病人基本上多數沒有效。所以,患者及其家屬也要理性起來,肺癌免疫治療其中一個特點就是“起效的有效率比較低”,但一旦起效,病人能夠長期生存。
到現在為止,如果肺癌免疫單藥治療,在所有用藥病人中有效率大概是15%~20%左右,也就是說5個病人中才有1個病人有效。但這個治療有效的病人,可能生存得非常長。
- 標簽:
- 編輯:王麗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