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老年電商迎萬億新藍海 亟須補品類不足短板
節約、古板、落伍……在很長的一段時間內,這樣的形容詞被用在中老年人身上。但隨著越來越多的中老年人開始網絡消費,這樣的印象需要改改了。據《日報》報道,越來越多的大叔大媽開始用上支付寶和微信支付,嘗試線上線下消費。另據《中國老齡產業發展報告(2014)》預測,2050年這一數字將達到4.8億人。預計到2050年,老年產業市場消費潛力將由目前的4萬億元增長到106萬億元。
中老年電商前景廣闊,但由于各企業對老年人消費潛力的不重視,中老年電商發展的一直不溫不火。要掘金銀發商機,不僅要重視老年人需求,豐富消費品類,還要關愛其在購物過程中遇到的阻礙,讓老年人需求和市場發展得到雙贏。
臨近中秋,各大電商已經開打月餅促銷戰了。“適合中老年人吃的月餅”成為某些電商企業的宣傳語。近年來,越來越多的電商將目光擴大至中老年消費群體。這與市場前景、老年人網絡消費習慣的養成有關。
中國老齡化已經是不爭的事實。國家統計局公據顯示,2014年年末我國60周歲及以上人口數為2.12億人,占總人口比重為15.5%。根據《中國老齡產業發展報告(2014)》預測,2050年這一數字將達到4.8億人。預計到2050年,老年產業市場消費潛力將由目前的4萬億元增長到106萬億元。另據統計數據顯示,目前我國老年人總的服務需求滿足率僅為15.9%,還有84.1%的老年人服務需求沒有被滿足。可以說,以銀發族為消費主力的又一個萬億電商市場呼之欲出。
事實上,在一些國家和地區,老年人消費能力非常可觀。據《》報道,60歲以上網絡族,平均每人一年消費金額約2.3萬新臺幣,是青壯年網絡族的近2倍。日本經濟新聞社2014年實施的“第二次網絡生活萬人調查”顯示,日本60歲以上老年人網購十分活躍,消費總額年均23.18萬日元(約合1.2萬元人民幣),遠超平均水平。
中老年正在成為網購的新生力量。《日報》報道,大叔大媽也開用支付寶等第三方支付軟件。年近半百的張阿姨愛團購,周末帶著75歲的媽媽和55歲的姐姐一起去吃火鍋自助餐;《華商報》曾報道,西安86歲的費老先生自去年學會網購后,已經能很熟練地進行網上購物。今年4月還為老伴跨境購物了一盒藥品。55歲的吳女士已有5年多的網購經歷,她表示,“年紀大了越來越不喜歡逛街了,我也想學學年輕人,不用出門,點點鼠標,想要的東西就會送上門來。”
毋庸置疑,中老年電商正在崛起。也看到了其發展前景。如民政廳年初出臺《關于深化全省民政事業的意見》,要求將大力發展老年電子商務。
盡管中老年人市場前景可期,但我們打開網購平臺會發現,迎合80、90后的年輕消費者的電子數碼、時尚衣帽服飾、嬰幼兒產品等產品琳瑯滿目,而屬于中老年消費者的卻少之又少。
雖然在2013年11月,某電商平臺就推出國內首個中老年網購市場,其后陸續也有一些中老年電商平臺涌出,如幸福9號、大慈商城等,但發展都是不溫不火。
一方面,商品品種不豐富。一項社會調查顯示,中國有90%的老人對現在的老年消費品不滿意,認為生產和流通部門對老年人的消費潛力不重視,對其消費特點缺乏研究,市場開拓不充分。業內人士反映,大部分購物網站對于中老年人群的產品上架密度不夠,有些就是分類出一些專區也只是寥寥幾樣產品或者是雷同產品居多,遠遠滿足不了這部分人群的需求,亟待商家加緊改進。值得一提的是,在美國,2012年界定的老年用品就有36萬種。
另一方面,多數電商缺乏一個展示平臺,沒有老年人用品分類專區,導致老年人無法方便地搜索和瀏覽,購物體驗大大打折。業內人士提出,這與不少商家思維定式不無關系,認為中老年消費者缺乏求新求變的想法,消費低,從而不愿意在開拓中老年消費市場方面多下力氣。
此外,中投顧問產業與政策研究中心主任扈志亮表示,目前,中國老年人收入不高,社會保障體系仍不健全,存錢養老的觀念還存在,弱化了老年人的消費能力。
一邊是老年人渴望便利生活的需求,一邊是老年人商品品類不足制約購物體驗,可以說,開發“銀發”產業時機已到,產業鏈可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其一,開發針對性的消費品類。不同于年輕人追求個性、時尚潮流,中老年消費群體更加注重實用性、功能性。在消費品類上,中老年群體對服裝、醫療保健、旅游休閑、日常生活用品等幾類產品需求會更大。
其二,商家在設計網頁時,可以在商品詳情頁披露更多商品信息,引導中老年消費者到店鋪去逛,讓他們更容易找到適合自己的產品。
其三,社區成為中老年群體的主要場景。社區正是中老年群體最常出現的集合場景,推行社區O2O,既能解決最后一公里的難題,也可以讓老年人進行線驗,加深中老年消費群體對網絡消費的了解。由于老齡化趨勢,日本便利店企業爭相開始強化網上購物和配送業務。日本連鎖便利店羅森就決定與日本雅虎進行合作,自2013年1月起,開始通過互聯網提供食品和日用品送貨上門服務。
其三,注重中老年人的消費權益。老年人由于防范意識差,成為易上當的人群,這樣的案例比比皆是。客服人員和老人溝通時需要更多的耐心,讓他們也能享受移動互聯網給生活帶來的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