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供應壓力稍緩 甲醇下游需求后市可期
今年以來,我國甲醇市場供需矛盾激烈造成價格大幅下滑。9月起,得益于下游需求轉好的預期,甲醇市場漲勢已現,主力品種強勢維持60日均線上方波動近一周。利空因素經過市場不斷消化后,甲醇利多因素逐漸顯現。
后市供應維持寬松
截至9月12日,國內甲醇整體裝置開工負荷為65.45%,環比上漲3.3%;西北地區的開工負荷為77.17%,環比上漲1.34%。由于8月份西北主產區短停增多,供應量呈現下降趨勢,但這部分短暫缺失的產量也陸續復產。內地經過一輪降價,部分區域高位庫存壓力得到了一定緩解,西北價格重心也出現上漲。國慶節前基于安全及環保等方面要求,部分產能或將受到一定限產影響。節后通常是內地主產區煤頭甲醇檢修旺季,但是今年主流大型甲醇企業均已在春季進行了大修,秋檢可能比較清淡,國內供應損失量有限。下半年預計還有湖北、云南、新疆等地新增產能260萬噸,預計供應仍以寬松為主,區域化供需矛盾繼續存在。
近期沿海庫存不斷攀升,并與9月5日當周達歷史最高位水平后,于上周(9月12日)略有回落。由于進口持續高位,今年上半年沿海地區甲醇庫存一路飆升不斷刷新庫存最高值,并于9月5日達到近十年來歷史最高值133.82萬噸,江蘇多數庫區多達到滿罐狀態,沿海部分區域滯港以及庫區滿罐脹庫情況突出,去庫存周期或將持續拉長,高庫存對沿海價格壓制明顯。9月12日沿海甲醇庫存略有下降至125.34萬噸,其中江蘇庫存87.4萬噸,較上周跌幅5.51%,可流通貨源預估在39.5萬噸附近。上周庫存略有下降并非需求重啟,而是由于卸貨被動延遲以及部分節前逢低補庫動作造成。9月中下旬沿海區域到港仍舊較多,預計9月13日至9月29日中國進口船貨到港量在58萬噸附近,后期沿海供應整體而言仍顯充裕,且處于傳統下游消費淡季,需求仍未恢復,內地和港口庫存消化極為緩慢,部分區域庫存繼續累積,對價格形成壓制,待需求確定后可能會開啟去庫進程。
靜待需求恢復
今年國際甲醇貿易格局有所變化,由于新建裝置增多導致全球甲醇市場從原本的供需相對平衡,正式進入供過于求的狀態。今年伊朗2套共計395萬噸和美國去年一套175萬噸,整體570萬噸/年甲醇新增裝置的穩定釋放產量,對國際供應形成不小壓力。美國新增產能主要銷往歐洲及除中國以外的亞洲地區,導致原流入美國市場的南美貨源將目標轉向中國市場,而南美特立尼達和多巴哥CGCL今年也有100萬噸的新增裝置。中東地區Busherhr165萬噸產能預計2019到2020年也將投放。多數進口船貨持續涌入中國。受伊朗和美國新增甲醇裝置投產,以及歐美市場需求走弱影響,今年中國成為全球甲醇貨源輸入地,進口量遠超去年。2019年8月份甲醇進口量有增無減,預估有108.59萬噸左右,環比上月大幅激增11.33萬噸,漲幅11.65%,達到近十年進口量的新高。預計1-8月總進口量在670.68萬噸,同比去年同期增長36.08%。這也直接導致了今年以來甲醇沿海市場庫存一直維持在高位水平。
而從8月下旬起,外盤重要甲醇裝置停車檢修裝置增多。特別是作為占到中國甲醇進口總量超一半的中東地區,后期抵達中國的船貨數量或將縮減。
從需求端看,雖然甲醇價格處于低位,下游利潤可觀,但受制于今年頻發的安全事件影響,傳統下游開工較弱。接下來傳統下游方面新增產能也為數不多。甲醛、二甲醚暫無新增計劃,甲醛基本以小產能為主,近幾年受環保壓力,甲醛下游需求逐漸走低,導致甲醛對甲醇需求整體以維持剛需。二甲醚近幾年長期停車產能增多,下游需求逐漸緊縮企業開工率低迷,目前開工企業大部分為自有甲醇,外采甲醇企業為數不多。整體來說下半年傳統下游對甲醇的需求增量有限。傳統下游四季度或將復工,甲醇需求在10月后可能將有反彈。
近日受突發事件刺激原油大漲,化工板塊受原油帶動漲勢明顯。在短期內諸多利好的刺激下,甲醇期現市場或將迎來階段性的反彈。但同時也需注意市場狂歡背后,甲醇供需端矛盾依舊存在。綜合來看,港口預計待需求確定后會開啟去庫進程,屆時甲醇或迎來反轉。
- 標簽:
- 編輯:王麗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