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石頭”斗爭到底!江津中醫院引進的這位醫生有“獨門武功”
在近期大火的央視紀錄片《手術兩百年》中,我們直觀地看到了現代外科醫生不斷探索新技術,幫助患者盡快從手術創傷中恢復的拳拳愛心。
一把手術刀劃開人體,如何降低傷害?如何加快恢復周期?……這都是外科醫生面臨的重重考驗。姜小良,江津區中醫院泌尿外科主任,他作為外科醫生中的佼佼者,在工作崗位上孜孜不倦攻克各種難題,為基層群眾帶來健康的福音。
江津區中醫院泌尿外科團隊合影(左三為姜小良)。 江津區中醫院供圖
心系基層致力與“石頭”打交道
他輾轉各地扎根江津
2005年,姜小良從家鄉湖南省考入重慶醫科大學,并相繼完成碩士、博士學業。泌尿系統的疾病是常見、多發性疾病,容易積累臨床經驗。帶著這一單純的目的,從研究生階段起,他便開始主攻泌尿外科。
“泌尿系統疾病有40%是結石類疾病。結石的成因非常復雜,與新陳代謝、運動、營養、環境水質有密切的關系。重慶地區整體水質不好,含鈣元素和金屬離子高,長期在這種環境中生活容易罹患泌尿系統結石。”姜小良表示,受經濟水平和文化水平的制約,很多貧困群眾會不斷拖延疾病,等疼痛難耐再到醫院檢查時,往往體內結石已經長得非常大了,有的甚至已經快占滿整個腎臟。
這個時候再進行手術,手術創面大,結石不容易取干凈,對患者傷害非常大。“讀書時觀摩老師做手術,親眼看到血淋淋的石頭從患者體內取出,對我觸動非常大。”姜小良感慨道,隨著和泌尿外科疾病打交道的次數越來越多,深刻感受到了身上的責任,也堅定了他扎根基層、為群眾減輕病痛的信念。
在漫長的讀書生涯以及主動輾轉基層的歷練中,姜小良不斷學習、實踐,潛心致力于對微創手術的探索。“2011年,博士畢業后,我輾轉重慶、貴州等地的基層醫院工作,將科研成果應用到臨床治療中。”姜小良回憶第一次來江津的時候是2014年,那個時候他就對江津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江津的綜合就醫環境發展非常快,對培養人才工作非常重視,走在西部區縣的前列。”
2019年4月,經過慎重評估、考察,江津中醫院以人才引進的方式,將姜小良引進到泌尿外科擔任科室主任一職。在這里,姜小良將多年所學傾注到科室學科建設中,用精湛的醫療技術服務更多病人。
潛心推廣微創手術
他帶領全科室成為醫院發展“排頭兵”
來到江津區中醫院后,姜小良開始推廣經皮腎鏡取石術,這項手術對復雜性、大型腎結石有良好的治療效果。
“經皮腎鏡取石術結石取盡率達90%以上,我在讀博期間接觸到這項手術,并對其進行了深入學習和研究。”據姜小良介紹,手術原理是在腎臟上劃開5~6毫米微型創口,用激光激碎石頭,最后進行沖洗,使用微創擴張引流套件將碎石引流出體內。
這項手術的順利實施不光需要主刀醫生的精湛技術,還需要醫療團隊的強力配合,為了提升科室整體實力,姜小良帶領科室醫務人員認真執行三級醫師查房、疑難危重病例討論和醫患溝通等制度,并手把手帶教一線住院醫生,督促年輕醫生提高各項專業知識和技術水平。
姜小良正在進行經皮腎鏡取石手術。 江津區中醫院供圖
杜文博是姜小良的病人,對姜小良贊不絕口。“我是腰桿痛起不得了,才到中醫院去檢查,姜醫生告訴我雙腎兩側都有2
- 標簽:
- 編輯:王麗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