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首個智慧法院實驗室落戶廣州 將深化大數據、區塊鏈等技術在審判中運用
9月10日上午,最高人民法院智慧法院(廣東)實驗室在廣東省高級人民法院正式啟用,據悉,這是全國首個智慧法院實驗室。實驗室占地440平方米,集“研發、測試、展示、培訓”四大功能于一體,設有訴訟服務、辦公辦案、線上庭審、智慧執行、區塊鏈研發、大數據管理等六大實驗功能區,為訴訟服務、審判執行、司法管理提供綜合試驗場所。
目前,實驗室已配有數據存儲空間專有云,提供超過3000臺虛擬機支撐能力、超過5PB數據存儲空間,為信息系統性能拓展、資源動態服務和集約管理提供技術支撐;配備多類型的顯示系統、擴聲系統、中控系統、安防系統及統一管理平臺,可提供全業務的系統測試和體驗環境;聯通法院專網、移動專網、互聯網和5G無線信號,為應用基礎研究提供網絡支持。
“現在為您演示立案全流程!”筆者在現場看到,訴訟服務平臺具備網上訴前調解、立案、證據交換、開庭、申請執行、閱卷六個功能,訴訟參與人可通過移動端操作,享受“指尖上訴訟”的便利。平臺還與公安數據實時對接,可迅速驗證訴訟參與人身份信息;也實現了與省財政系統實時對接,繳費可即時開具電子憑證,當事人“一次都不用跑”就能完成網上立案。
在線上庭審實驗區,廣州海事法院線上演示了智能法庭系統:法官和當事人不僅能在異地同時線上開庭,合議庭法官也可以異地同步參與庭審。廣州海事法院本部與4個派出法庭之間,還可跨域立案、跨域交換證據材料、跨域同步庭審。
區塊鏈技術也在廣東智慧法院建設中被廣泛采用。筆者了解到,在版權保護領域,區塊鏈技術形成創造者的專屬痕跡,可以使證據快速校驗認證。法院在處理大批量同類案件時,區塊鏈技術還可以精準推送同地區、同法院、同類型案件的處理模本,使法官可以更加便捷地對案件進行處理。
在大數據管理實驗區,筆者了解到,平臺存儲了全省法院從1998年以來的超10億條訴訟信息,還與各系統融合,可及時全面提取各類案件信息,數據分散、無法溯源、難以提取等難題得到全面解決。
- 標簽:
- 編輯:王麗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