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三板改革利好掛牌企業 轉板機制有效聯通資本市場層次
10月25日,證監會明確全面深化新三板改革思路。中山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李湛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這是完善新三板資本市場功能的關鍵一步。從改革內容來看,對于新三板面臨的現實問題都提出了有針對性的改革方案,包括交易制度,投資者適當性管理,轉板制度等。
對新三板企業形成直接利好
據了解,本次新三板改革將在堅持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方向,堅持服務中小企業定位,堅持與交易所錯位發展原則的基礎上,重點推進以下幾方面措施:一是優化發行融資制度。二是完善市場分層制度。三是建立轉板上市機制。四是加強監督管理。五是健全市場退出制度。
“應該說,新三板又迎來了一次重大的發展機遇。對新三板企業形成直接利好,給新三板企業吃下定心丸。”李湛表示。
截至2019年9月底,累計13219家企業在新三板掛牌,其中中小企業占比94%,民營企業占比93%,6388家掛牌公司發行股票10516次,融資4911.39億元。
前海開源基金首席經濟學家楊德龍認為,新三板深化改革逐步推進和落實,交易量有望重回活躍。很多企業的投資價值已經開始凸顯,通過這一系列改革后,這些新三板企業有望獲得價值修復的行情,而新三板投資者也將因此受益。特別是精選層制度和轉板制度,為一些質地優良的新三板企業,提供了良好的契機,有利于價值發現。
完善分層利于企業各取所需
證監會表示,按照新三板改革的總體思路,證監會將推進完善市場分層,設立精選層,配套形成交易、投資者適當性、信息披露、監督管理等差異化制度體系,引入公募基金等長期資金,增強新三板服務功能。
武漢科技大學金融證券研究所所長董登新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此次加入了精選層,市場的分層更加精準,有利于掛牌企業做出對應的選擇。
北京南山投資創始人周運南分析稱,通過本次改革,新三板將形成“基礎層、創新層、精選層”三個層次不斷遞進的市場結構,適應中小企業的各發展階段需求,提供精準服務,能夠更好發揮多層次資本市場中承上啟下作用。
新三板設立以來,證監會根據市場形勢變化和不同發展階段的特點,在市場分層、融資、并購、交易等方面進行了一系列改革探索。
在市場分層改革方面,為降低投資者信息收集成本,更好地滿足掛牌公司差異化需求,優化監管資源配置,2016年6月份正式實施市場分層管理,將掛牌公司分為基礎層和創新層;2017年12月份根據掛牌公司結構和內生需求的變化,優化了創新層的準入和維持標準,同時配套差異化交易制度和差異化信息披露制度,初步構建了縱向分層次、橫向分行業的信息披露體系。
轉板機制實現板塊間互聯互通
證監會表示,按照新三板改革的總體思路,證監會將推進建立掛牌公司轉板上市機制。在精選層掛牌一定期限,且符合交易所上市條件和相關規定的企業,可以直接轉板上市,充分發揮新三板市場承上啟下的作用,實現多層次資本市場互聯互通。
分析指出,通過建立轉板機制,資本市場各板塊之間的聯通將更加順暢,企業在資本市場的成長路徑更加清晰,預期更為明確,有利于提振市場長期穩定發展的信心。
東北證券研究總監付立春認為,轉板機制增強了新三板的吸引力,降低了優質企業流失,提高了資本體系的效率。
周運南認為,轉板機制的推出,將為新三板頭部企業提供更好資本市場服務,有效地打通多層次資本市場的互聯互通,吸引更多優質企業來新三板掛牌,企業借助新三板市場更快更好地成長。企業在精選層經過歷練達標后,可以自主選擇去更高層的資本市場享受更寬廣的資本舞臺,實現優質企業更大的騰飛夢想。
全國股轉公司表示,本次新三板改革是系統改革、全面改革。改革后,新三板將形成“精選層、創新層和基礎層”的市場結構,通過轉板、發行、交易、投資者適當性等差異化制度安排,提升市場融資功能和定價能力,改善市場流動性,發揮精選層示范引領作用,帶動創新層和基礎層企業成長升級,提升掛牌公司質量、規范培育中小企業,促進新三板實現投融資平衡、形成良好市場生態,推動市場長期穩定健康發展。
- 標簽:
- 編輯:王麗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