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新中國同齡!甘肅日報報史館再現《甘肅日報》壯闊70年
新甘肅客戶端蘭州8月22日訊(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施秀萍)“有故事的報人,有細節的報史。”今天上午,甘肅日報報史館正式揭牌,以甘肅日報社原編輯部大樓兩層樓的面積,3萬余字、800余張圖片,圖文并茂再現甘肅日報社篳路藍縷、風雨兼程、春華秋實的70年動人詩篇。
甘肅日報社老領導馮興儒、鄧元秋為報史館揭牌;甘肅日報社社長、甘肅日報報業集團公司董事長王光慶致辭。

甘肅日報社老領導馮興儒(左)、鄧元秋(右)為報史館揭牌。

甘肅日報社社長、甘肅日報報業集團公司董事長王光慶致辭。
1949年8月26日,蘭州解放,甘肅日報社隨之成立;8月27日,出版《新聞簡報》,共5期;9月1日,在解放戰爭勝利的隆隆炮聲中,《甘肅日報》在蘭州正式創刊,就此開啟甘肅新聞事業的歷史篇章。
《甘肅日報》是省委機關報,也是我省唯一一份覆蓋全省的綜合性黨報,自誕生首日,即將堅持黨性原則和為人民服務放在首位;自創刊以來,得到黨和國家領導人的親切關懷,毛澤東同志親自題寫了四幅報名,彭德懷元帥在報紙初創時題寫了四幅報頭;鄧小平、胡耀邦、江澤民、胡錦濤、習近平等中央領導同志視察甘肅期間,均翻閱當時的《甘肅日報》,對甘報人辦好報紙給予極大的鼓舞;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劉云山、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劉奇葆先后來報社視察調研,為進一步做好報社的各項工作注入動力。
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單一的紙媒到傳統媒體與新興媒體融合發展,再到引領移動傳播新格局的新型主流媒體集團......70年,《甘肅日報》在激烈的戰火中誕生,在艱苦的歲月中走來,在充滿生機和希望的隴原大地上生根發芽、開花結果;《甘肅日報》的70年,是甘肅新聞事業發展的鏗鏘足印,是隴原翻天覆地變化的火熱記錄,也是中國共產黨在甘肅執政70年的真實見證。
以筆為刀,以紙為石,以鏡頭為語言......70年 ,25550個日日夜夜,甘報人圍繞黨的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和改革開放為重點的路線、方針、政策,圍繞2600萬隴原兒女的火熱生活,用一篇篇充滿深情的文字,一幅幅散發著油墨馨香的圖片開展宣傳報道,代代接力,用25600多期《甘肅日報》、20多萬塊版面生動刻畫了隴原兒女團結奮進、建設家園的精神風貌,充分展現了甘肅大地日新月異、翻天覆地的發展變化,譜寫了一部部錦繡隴原的時代畫卷和美麗甘肅的歷史篇章。報紙發行量也從創辦初期的不到2萬份發展到目前的15萬份左右;2017年,被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評為第三屆全國“百強報刊”。

1949年8月31日晚,彭德懷司令員審閱了由省委書記張德生親筆撰寫的社論(代發刊詞)《慶祝蘭州解放》。社論明確指出辦報宗旨:“在中共甘肅省委領導下,全心全意為甘肅人民服務。”

甘肅日報第四期就有著名作家趙樹理的作品了!

1980年6月5日,《甘肅日報》頭版發表《高學蘭養雞對不對?》一文,一場“姓資”還是“姓社”的思想大辯論由此展開,在全國引起巨大反響。

編輯們為美化版面想了很多辦法,其中之一就是創作大量插圖,以彌補版面無圖或少圖的缺憾。此為邸杰創作的插圖木刻《交公糧》。

耿漢創作的插圖《千年古窟迎遠客》。
《人物春秋》刊頭。方寸之間,氣象萬千,不僅美化了版面,也呈現出多姿多彩的藝術氣息。

《百花》刊頭。
1953年夏,甘肅日報社購進的第一臺低速鉛印輪轉機投運;1988年,報社引進首臺膠印輪轉機,7月1日印刷了首張膠版印刷的《甘肅日報》;1989年,甘肅日報社實現激光照排和輪轉膠印,第一張彩印《甘肅日報》于當年9月1日和讀者見面;1999年,報社從德國訂購UNISE大型多版彩色膠印輪轉機,印刷技術再上臺階;2018年,報社得到省財政3000萬元文化產業發展專項資金支持,印刷設備再次“鳥槍換炮”......從鉛字印刷到數字印刷,70年來,甘肅日報社實現了從“鉛與火”到“光與電”,再到“數與網”的歷史蝶變,一步一個腳印,快速步入現代印刷企業行列。截至目前,《甘肅日報》已連續7次榮獲年度全國報紙印刷質量最高獎——精品級報紙嘉獎。

慶祝新工房建成暨第一臺輪轉機投產。
1954年,首棟編輯部大樓在白銀路拔地而起,成為當時蘭州的著名建筑之一;1989年,第一新村動工興建,掀起住宅建設的新一波浪潮;2001年至2013年,甘肅日報社報業大廈和經適房先后建成,成為白銀路上的新地標.....70年來,甘肅日報人自己動手,建設家園,從當年的窯洞到“小洋樓”再到如今的現代化大廈,從當初的小平房到50年代的“甘報花園”再到如今的新型家園,無論是工作還是生活環境,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一磚一瓦,無不飽含著每一位甘報人的熾熱夢想;一房一舍,無不飽含著每一位甘報人的辛勤汗水。

老報社的小平房。

“文革”前的報社大門。

五十年代的“甘報花園”。

1954年,第一棟編輯部大樓拔地而起,成為當時蘭州的著名建筑之一。
阮迪民、張稼夫、莫耶、牟紫東、裴廣鐸、武揚......從開山創業的老報人,到新入職的后來者,甘報人始終不忘初心,牢記使命,與時代同呼吸共命運,譜寫了一曲曲動人的樂章;一個個有故事的甘報人,逐漸成長為省內外有影響、有成就的老報人,成為甘報歷史的一部分。

五十年代,阮迪民、鐵軍、薛劍英、馬謙卿等同志合影。

青春飛揚的姑娘們。

如今,這些“報二代”都長大成人,有些已接上了前輩的班。
從甘肅農民報、少年文摘報、蘭州晨報、甘肅經濟日報、甘肅法制報等報刊集群,到新甘肅客戶端、每日甘肅網、甘肅手機報、“掌上蘭州”客戶端、“每日甘肅”“甘肅發布”微信微博等全媒體矩陣,甘肅日報社與時俱進,始終與時代發展同頻共振。
......
為展現甘肅日報創刊70年來的發展歷程,弘揚薪火相傳的甘報人精神,展示報社歷代報人風采,甘肅日報社利用原編輯部大樓,歷時一年建成甘肅日報報史館。報史館陳列以甘肅日報辦報歷程為主線,按照“特色鮮明、亮點突出”的原則,借助展板、展柜、文化墻等載體,采取傳統圖片、實物陳列與多媒體視聽、觸摸屏等現代技術相結合的方式呈展,體現行業和甘報精神。陳展內容分“站起來”“富起來”“強起來”三部分,分黨的召喚、激情歲月、親切關懷、風雨歷程、撥亂反正、報人風采、逐夢樂章、報海拾貝、花開時機、抗災救險、扶貧路上、強基固本、媒體融合、鏡頭聚焦、旗下媒體、印廠蝶變、溫馨家園、薪火相傳等版塊,全景展現甘肅日報發展歷程。其中,“站起來”主要展現甘肅日報社艱苦創業、火熱建設的歷史篇章;“富起來”主要展現改革開放后甘報人撥亂反正、激情改革,發展壯大事業產業的歷程;“強起來”反映新時代創新求變、融合轉型,加快發展的精神風貌和建設成就。
據悉,在報史館建設過程中,甘肅日報社離退休老報人以及熱心讀者給予了寶貴支持,捐贈了不少珍貴報史資料。

報社老干部參觀報史館。

報社職工參觀報史館。


- 標簽:
- 編輯:王麗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