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壯麗70年·奮斗新時代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 百名記者走基層】老兵徐連江 用一生詮釋信仰
【壯麗70年·奮斗新時代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 百名記者走基層】
老兵徐連江 用一生詮釋信仰

徐連江老人行軍禮。

徐連江屢獲優秀黨員稱號。

徐連江榮獲的華北解放紀念勛章。

徐連江榮獲的全國人民慰問解放軍代表團勛章。

年輕時的徐連江。(資料圖)

徐連江保留的部隊時期的書信。本文圖片由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安志鵬拍攝
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 安志鵬
“我把名字融進中華民族,一身正氣敢闖萬里征途,不變的信仰是旗幟飛舞,為了實現中國夢想義無反顧!”這首歌頌中國共產黨的歌曲《不變的信仰》,更像是寫給抗戰老兵徐連江的贊歌。
徐連江是誰?他是位既有“年代感”,又有“時代感”,且富“儀式感”的老兵——
他23歲參軍,今年99歲。從齊魯大地開始,參加抗日戰爭,“保障”抗美援朝,鑄犁開發北大荒,支援建設大西北;
他25歲入黨,74年黨齡。退休后每月堅持多交3倍以上黨費,用特別的黨費數字紀念黨的生日;主動交納特殊黨費,支援災區重建;
他自費征訂黨報,定點觀看時政節目。用放大鏡“尋覓”黨的政策,用“高音電視”感受國家變化,用軍歌軍禮向偉大時代致敬……
1943年參加革命的老兵
日前,記者來到慶陽市干休所,見到了這位抗戰老兵——徐連江。
老人身著黃綠色的舊軍裝,胸前佩戴多個榮譽勛章,個頭不高,耳朵略背,但精神矍鑠,聲音洪亮,一股豪邁之氣撲面而來。
采訪中,記者了解到,1920年,徐連江老人出生于山東省萊蕪縣(現萊蕪市萊城區)的一個貧苦農家,后舉家逃荒到山東省煙臺市棲霞縣(現棲霞市)。
抗日戰爭爆發后,戰火開始向各地蔓延,棲霞縣也未能幸免。1943年,成家不久的徐連江毅然入伍,加入八路軍山東縱隊五旅十四團剿匪隊,扛起了保家衛國的責任。
在之后的幾年間,徐連江參加過許多戰斗,也因此多處負傷。據老人回憶,在一次戰斗中,班長帶他和一個戰友深夜到敵人陣前喊話,敵人的子彈接連打了過來,戰友不幸中槍。他讓班長背著戰友離開,自己反向而逃,吸引敵人兵力。
“我給班長說,我個子低,目標小,敵人的子彈打不著我。”老人回憶道,當他跑得筋疲力盡時,碰見了前來支援的大部隊。隨后,敵我雙方展開激烈交戰。
“躲過了子彈,卻沒能躲過炮彈。”老人笑著說,在這次戰斗中,他的耳朵、腹部被炮彈炸傷。“除了耳邊這彈片擦過的痕跡,父親的肚子上還有三處炮彈片炸傷和刺刀刺傷的疤痕。”徐連江的女兒徐明霞告訴記者。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舉國歡騰。作為抗戰軍人,徐連江備受尊敬。“當時全村人給我家捐雞蛋,學校在黑板上做記錄,著實讓人感動。”徐連江說,我是一名軍人,在那個年代,人們對抗戰軍人的尊崇,其實是對和平和光明的向往。
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毛主席在天安門城樓上向世界宣布: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了!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這每一字,我都記得。”徐連江重復這些話的時候,聲音明顯高亢了起來。彼時,他在原膠東軍區政治部任排長。
- 標簽:
- 編輯:王麗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