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壯麗70年·奮斗新時代——記者再走長征路】哈達鋪,一位烈士后代的紅色記憶

柳春才講述屬于他的紅色記憶
新甘肅·每日甘肅網記者 李楊
“偉大的長征勝利已近83個春秋,在過去的83年里,哈達鋪人民懷念紅軍,懷念游擊隊,學習長征精神,每個人的心里都永久地珍藏著一份紅色的記憶。”8月16日上午,在毛澤東、張聞天同志曾住過的哈達鋪紅軍街“義和昌”藥鋪里院中,宕昌縣政協副主席柳春才講述了一段屬于他的紅色記憶——他是烈士后代,祖父柳英系哈達鋪地區(qū)游擊隊秘書長。
“我爺爺柳英1907年生于阿塢鄉(xiāng)別楞村,紅軍到達哈達鋪之前,在哈達鋪上羅村的古董寺私塾教書。1935年,中央紅軍經過哈達鋪地區(qū)時的愛國愛民作風,給了他深刻的影響和啟發(fā)。進一步激發(fā)了他投身革命的熱情,他經常給學生和周圍的群眾講述紅軍愛國愛民的故事。1936年8月,紅二、四方面軍長征到達哈達鋪地區(qū)后,他立即投身于地方蘇維埃運動,并積極參加地方游擊隊的組織建立工作。”柳春才訴說著那段發(fā)生在83年前的故事:“哈達鋪地區(qū)游擊隊建立后,他擔任游擊隊秘書職務,與游擊隊司令朱進祿一起,組織領導游擊隊發(fā)動群眾,宣傳共產黨的抗日救國政策,開展打土豪、斗惡霸、分田地活動;建立了蘇維埃政權。他們動員進步青年參加紅軍隊伍,并為紅軍籌集補充大量糧食和物資,保證了紅軍休養(yǎng)生息,為主力紅軍勝利北上做了大量的工作。”
“1936年10月,紅二、四方面軍撤離哈達鋪時,游擊隊編入紅軍隊伍。我爺爺柳英和司令朱進祿等帶領游擊隊隨紅軍北上,當行至岷縣閭井、鎖龍交界地帶時與敵人大部隊遭遇,激戰(zhàn)中與紅軍主力失去聯系。為了保存實力,能夠繼續(xù)戰(zhàn)斗,突圍后他們轉移到哈達鋪地區(qū)金木莊老爺廟,準備繼續(xù)開展革命活動,因地方民團告密,遂被敵人3個連的兵力包圍,在與敵作戰(zhàn)中因寡不敵眾而被捕,同年10月被殺害于岷縣縣城,時年29歲……”說到這里時,柳春才聲音有些哽咽:“據我們當地知情的老人講,我爺爺沒有被反動派屠刀嚇倒,在獄中寧死不屈。英勇就義后,敵人將他們的頭顱懸在岷縣城門示眾七天……而在紅軍北上后,為紅軍籌辦糧食、物資,開展過革命斗爭的眾多蘇維埃干部也都遭到了反動勢力的圍剿搜捕,十多位地方蘇維埃主席英勇悲壯地倒在敵人的屠刀之下。盡管反動派對人民進行了血腥鎮(zhèn)壓,但受紅軍教育和影響的人民,在敵人的屠刀面前,英勇不屈,他們冒著生命危險,掩護落伍的紅軍戰(zhàn)士,保護革命后代,與敵人進行了英勇頑強的斗爭……”
“紅軍長征先后兩次經過哈達鋪,在當地人民群眾中留下了深刻影響,播下了革命火種。 紅軍每到一地,都大力宣傳抗日救國主張,宣傳民族平等政策。軍紀嚴明,秋毫無犯,他們晚上寧愿睡在露天戶外,也不打擾百姓,他們從不拿群眾一針一線,贏得了當地民眾的普遍信賴和高度贊揚。”柳春才告訴記者:“13年后,當人民解放軍進軍大西南再次經過哈達鋪時,當地群眾歡欣鼓舞,他們更加積極為部隊提供給養(yǎng),不少人家讓自己的孩子參軍入伍,投入到解放全中國的偉大斗爭之中去……偉大的長征勝利已近83個春秋,在過去的83年里,哈達鋪人民懷念紅軍,懷念游擊隊,學習長征精神,每個人的心里都永久地珍藏著一份紅色的記憶。在我們看來,這段歷史既遙遠又親近,有許許多多鮮活的例子,尤其是革命前輩吃苦耐勞,不怕犧牲的精神和持之以恒的信念,值得我們這一代人永遠去學習、去珍惜、去傳承。”
- 標簽:
- 編輯:王麗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