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駐村幫扶干部】秦樹昭:脫貧攻堅扛在肩上 “一戶一策”落到實處

秦樹昭(右)了解貧困戶趙丹家的養殖情況。
新甘肅·每日甘肅網記者金奉乾 通訊員翟娜娜
“最近小兒子回家了嗎?大女兒在青島工作怎么樣?二女兒的工資漲了嗎……”近日,在西峰區后官鎮趙咀村艷咀組貧困戶趙繼家中,駐村工作隊隊長、第一書記秦樹昭關切地問道。
秦樹昭是西峰區工商聯秘書長,2017年7月被選派到趙咀村,駐村伊始,貧困戶趙繼引起了他的注意,趙繼患有慢性風濕病,不能干重體力活,妻子患有糖尿病,是典型的因病致貧戶。在走訪中秦樹昭了解到趙繼的兒子趙琦琦對機械很感興趣,于是他與趙繼商量后為趙琦琦謀得了一份在汽修廠學習的機會,同時,鼓勵趙繼的兩個女兒好好工作。看著三個子女都有了事干,趙繼兩口子不但生活沒有了后顧之憂,而且家庭年收入也達到了5萬元以上。
今年74歲的貧困戶趙丹一家三口人。因夫妻倆年齡較大,孫女上大學需要用錢,但苦于沒有掙錢“門道”。得知趙丹有養殖的經驗,秦樹昭主動上門,為他選雞苗,跑銷路。“考慮到我年齡大,秦書記建議我繼續搞養殖,今年我擴大了養殖規模,養殖了60多只土雞,預計收入在5000元左右。”趙丹說道。

秦樹昭(右)入戶了解情況。
不光是要考慮村民的致富“門路”,秦樹昭還實實在在為村民解決一些實際困難。在他駐村期間,老莊組的自來水管線老化,導致部分村民用水不便。得知情況后,秦樹昭第一時間與區水務局聯系,及時更換自來水管線6500米,惠及114戶村民。
駐村幫扶兩年多時間,秦樹昭積極與幫聯單位銜接,落實各級到村扶貧項目,先后新修公路14.56公里,實現了柏油路組組通,水、電、寬帶網絡實現全覆蓋。依托易地扶貧搬遷和少數民族“1+9”項目,建成集中居民點3處,安置群眾91戶517人,危房改造82戶370人,改建衛生廁所37處,使群眾生產生活條件明顯改善。

和幫扶干部商議“一戶一策”有關事宜。
基礎設施提高了,農民致富信心增強了。秦樹昭又將產業扶貧作為貧困戶穩定增收的根本。他在鼓勵貧困戶發展種養殖的同時,與村“兩委”班子按照“支部+企業+基地+農戶”四位一體領跑產業發展模式,建成慶陽德馨園種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慶陽盛草園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慶陽如意發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等農民專業合作社,招引慶陽市利源砂礦有限責任公司等12戶企業入駐。并發揮農村產業發展資金專業合作社及互助資金協會作用,為45戶扶貧戶發放精準扶貧專項貸款195萬元,增強了貧困群眾內生動力,拓寬了增收致富渠道。
“基礎設施條件好了,農民也有了增收渠道,下一步,我們將利用趙咀村的產業優勢,擴大種養殖規模,發展旅游業,進一步擴大農民的就業面,增加農民收入。”秦樹昭說。
- 標簽:
- 編輯:王麗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