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屆“藥博會”】 隴西藥農李想兒 :我家的日子芝麻開花節節高

秋雨后的中藥材標準化種植基地美麗如畫。
新甘肅·每日甘肅網記者 金奉乾
8月22日下午4時許,一陣秋雨過后,隴西縣柯寨鎮張家灣村云霧升騰,分布在山間的中藥材標準化種植基地美麗如畫,雨水滋潤下的黃芪、黃芩、黨參等中藥材蔥蘢蒼翠、長勢旺盛。

村民李想兒向記者介紹自己種植中藥材的情況。金奉乾 攝
張家灣村碌碡咀社,幾乎家家都種中藥材。54歲村民李想兒今年種了8畝黃芪和黨參,他說今年藥材長勢好,到時候一定能賣上好價錢。在交談中,這個憨實的農民嘆息道:“最近幾年因為供兩個女兒上學,我家的日子過得比較緊巴,2014年被列為建檔立卡貧困戶。現在我大女兒在西安讀大學,小女兒在定西上中專,我快把她們供出來了。”
扶貧不是養懶漢,脫貧要靠自己干。李想兒是村里種植中藥材比較早的村民之一,近年來他每年通過種藥材能收入2萬元左右。此外他還養了牛,每年能出欄兩頭牛,差不多也有2萬元收入。一年下來種藥、養牛這兩項收入約4萬元。“說實話,種藥材比種莊稼好,藥材能賣上好價錢。要是不種中藥材,我家里的光景都不敢想。告訴你一個好消息,我今年年底就脫貧了,我家的日子真是芝麻開花節節高!”李想兒對未來的生活充滿了信心和希望。

講解員向客商們介紹張家灣村中藥材標準化種植基地。
據了解,今年柯寨鎮按照縣上“六個十”產業要求,積極與柯寨百寶有機農產品農民專業合作社聯系,通過企業流轉土地,和農戶簽訂中藥材收購合同的方式,在張家灣村建成了1080畝的中藥材標準化種植脫貧奔小康示范園,帶動163戶農戶發展,合作社為農戶免費投放中藥材專用有機肥,縣農技部門和合作社提供技術指導,一方面保證藥材質量,同時也解決藥農技術和銷售難題。
張家灣村村委會主任李小云說,張家灣村中藥材標準化種植基地的運行模式為“合作社+基地+農戶”,采取“五統一”管理模式,即統一物資發放,統一技術指導,統一田間管理,統一病蟲害防治,統一組織回收。與此同時,隴西縣柯寨百寶有機農產品農民專業合作社與村民簽訂藥材回收協議,以高于市場價5%—10%收購,打消了村民們的后顧之憂。

長勢良好的中藥材。金奉乾 攝
記者采訪發現,許多國內客商在觀摩了張家灣村中藥材標準化種植后,都表達了合作意愿。來自四川的客商李坤表示,隴西的黃芪品質好,產量高,市場前景廣闊,他在德陽有一個占地120多畝的種植基地,“這次過來就是實地看看,打算合作種植黃芪。”
隴西縣中藥材種植歷史悠久,是全國道地藥材的重要產銷地,有“中國黃芪之鄉”的資源優勢和“中國藥都”的品牌優勢,已形成了集種植、初加工、倉儲、精深加工、銷售為一體的產業發展格局。2019年,全縣中藥材種植面積達35萬畝,其中黨參8.5萬畝、黃芪8萬畝、黃芩5萬畝、其他13.5萬畝,標準化種植面積達24萬畝,直接從事中藥材種植的農民達到36.9萬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6378戶2.14萬人),預計提供農民人均純收入1980元,中藥材產業已成為助農增收的一大重要支柱產業。
- 標簽:
- 編輯:王麗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