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屆“藥博會”】中醫藥為全球衛生治理貢獻“中國處方”“甘肅力量”

第二屆中國(甘肅)中醫藥產業博覽會“一帶一路”上的中醫藥論壇現場。
每日甘肅網隴西8月23日訊(新甘肅·每日甘肅網記者金奉乾)“一帶一路”點燃共榮夢想,千年藥鄉喜迎四海賓朋。今天下午,第二屆中國(甘肅)中醫藥產業博覽會“一帶一路”上的中醫藥論壇在隴西縣召開。來自“一帶一路”沿線的12個國家和臺灣地區的業界翹楚歡聚一堂,共同追尋五千年岐黃之術的仁德濟世之路,共謀中醫藥產業發展良策,共商中醫藥事業振興大計。
論壇上,馬來西亞衛生部副部長李文材、烏克蘭巴卡莫列茨國立醫科大學副校長斯科爾盧科·麗瑪、越南衛生部傳統醫藥管理局局長范武慶等嘉賓,分別作了題為《傳統醫學和現代醫學在馬來西亞的互補發展》《中醫藥教育培訓引起烏克蘭“中醫熱”》《中藥在越南的使用現狀》等發言,引起與會嘉賓的廣泛關注。
中醫藥作為中華文明的杰出代表,是中國各族人民在幾千年生產生活實踐和與疾病斗爭中逐步形成并不斷豐富發展的醫學科學,不僅為中華民族繁衍昌盛作出了卓越貢獻,也對世界文明進步產生了積極影響。自古以來,中醫藥就是古絲綢之路沿線國家交流合作的重要內容,伴隨早期的商貿活動在沿線國家落地生根,以不同形態成為沿線民眾共享共建的衛生資源。進入新時代,中醫藥已成為促進東西方文明互鑒的重要橋梁,成為增進中國與沿線國家共同福祉、建設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重要載體。

參加論壇的國外嘉賓。金奉乾 攝
絲綢之路三千里,華夏文明八千年。甘肅作為古絲綢之路的黃金路段,創造過使者相望于道、商旅不絕于途的歷史輝煌。同樣甘肅也是我國中醫藥的重要發祥地,三皇五帝時期的中醫始祖岐伯、兩晉時代的針灸鼻祖皇甫謐等均誕生在甘肅。甘肅自古以來也是道地中藥材的主要產地,素有“千年藥鄉”“天然藥庫”的美譽,中藥材種類、面積、產量均居全國前列。近年來,全國首個國家級中醫藥產業發展綜合試驗區、中國(甘肅)中醫藥產業博覽會兩大“國”字號戰略平臺落戶甘肅。全省中藥材標準化種植面積達180萬畝,標準化率達到39%。建成中醫藥產業創新研發孵化園區6個,獲得GMP認證的中醫藥加工企業近100家。建成2個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13個省級工程研究中心,堅持打造西部最具輻射帶動力的現代化交易市場,新改擴建中藥材專業化交易市場6個,全省中藥材靜態倉儲能力達到120萬噸,發展中藥材批發零售電商100余家,形成了線上線下的交易網絡,便捷可溯的物流通道,智慧化的倉儲體系。
副省長何偉在致辭中說,醫行天下,藥通世界。中醫藥是中國的,也是世界的。甘肅在中醫藥領域的資源稟賦和獨特優勢,既屬于勤勞樸實的甘肅人民,也屬于海內外各界朋友。甘肅將秉承“和平合作、開放包容、互學互鑒、互利共贏”的絲路精神,以藥為媒、對話世界,持續深化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在中醫藥領域務實合作,在鞏固發展已建成14家海外岐黃中醫中心和中醫學院的基礎上,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建立更多岐黃中醫學院、醫院或中心,加大與國外高等院校、研究、醫療機構和企業的合作,為更多沿線民眾提供中醫健康服務,加快推動中醫藥從甘肅走向全球。堅定不移地推動中醫藥和西醫藥相互借鑒、相互補充、協調發展,為全球衛生治理貢獻“中國處方”“甘肅力量”,讓中醫藥這一中華民族的傳統瑰寶造福絲路沿線更多人民。
- 標簽:
- 編輯:王麗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