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涼崆峒區:農村公路建設為鄉村振興“添勁”

新甘肅·每日甘肅網記者蘭天 通訊員魏麗 董凡 文/圖
路面寬闊筆直,兩側柳樹郁郁蔥蔥,一戶戶農宅掩映在碧綠的田野中。“過去路窄不說,還坑坑洼洼的。這下好了,路面寬了也平整了,公交車也通了,進城辦事、出門趕集、下地勞動都很方便,多虧了黨和政府的政策好!”走在崆峒區大秦鄉大張村的路上,村民秦風合心情舒暢。
千古百業興,先行在交通。農村公路作為崆峒區公路網的重要組成部分,經過多年的建設,曾經坑洼不平的搓板路、爛泥路,如今成了百姓點贊的致富路、民心路:出行更便捷,薄弱村經濟翻身,道路風景靚麗,鄉村旅游業的吸引力增強……
近年來,崆峒區堅持交通先行發展戰略,全力破解影響群眾生產出行和脫貧致富的瓶頸短板,精心組織實施了一大批民生交通項目,實現了經濟社會效益雙贏。2019年,該區按照“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的原則,計劃完成農村公路硬化項目約32.17公里;完成縣鄉道安防工程12條路段200公里;完成水毀維修項目4條。截至目前,農村公路硬化項目和縣鄉道安防工程均已開工建設;4條水毀維修項目已全部建設完成。一個以城區為中心,以國、省道為骨架,以縣鄉公路為大動脈,以鄉村公路為支脈的城鄉公路網已初步形成。
農村道路給崆峒區的新農村建設帶來了勃勃生機,有力地拉動了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和農村經濟發展。白水鎮幸福村村民魏榮祥家里剛買了一輛小型面包車,自從有了水泥路,除了下地干活用外,他都利用農閑跑點運輸掙點錢,“我是沾上了修好路的光,現在掙點錢就方便多了。”

筆直的鄉村硬化路直接通到各家門前。
“村里煥然一新的公路成了村民的幸福之路,不僅大大改善了村民的出行環境,更帶動了村級經濟發展。”幸福村黨支部書記魏德新說。
農村公路不僅要建設好,還要養護好、管理好。記者在采訪中還了解到,崆峒區堅持“建管護并重、有路必管護、管護必到位”,按照“分級負責、屬地管護、劃段包干”的工作思路,扎實開展了農村公路管護,確保“建一條、保一條”,并將養護資金納入公共財政預算,實現“有路必養、養必到位”。
小公路關系大民生。一條條寬敞的農村公路掩去昔日的羊腸小道,一頭連著城市,一頭接著農村,形成了以城帶鄉、城鄉一體的公路網,方便了農民群眾的出行,架起了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的橋梁。
- 標簽:
- 編輯:王麗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