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16市年內全面啟動垃圾分類 4個數(shù)字幫你簡明了解
最近,隨著上海開始強制垃圾分類,全國刮起了垃圾分類討論熱潮。
2017年以來,濟南、青島、泰安入選國家46個垃圾強制分類城市名單,同時我省在淄博市博山區(qū)、鄒城市、榮成市、鄆城縣、單縣5個縣(市、區(qū))開展了農(nóng)村生活垃圾分類試點。山東2019年新型城鎮(zhèn)化建設重點任務提出,年內所有設區(qū)市全面啟動城市生活垃圾分類工作。省住建廳近日研究起草了《山東省城市生活垃圾分類制度實施方案》,已征求相關部門和部分城市意見。
山東垃圾分類現(xiàn)狀如何?面臨哪些問題?下步如何實施?省住建廳相關負責人進行了回應。讓我們從一組數(shù)字,簡單明了來看山東垃圾分類。
7.5萬噸——
當前,我省日均產(chǎn)生生活垃圾約7.5萬噸,形象來說,15天就可以填滿一個大明湖。這個問題如果解決不好,“垃圾圍城”現(xiàn)象就在眼前。
129座——
截至5月底,全省垃圾處理場(廠)投產(chǎn)運行129座,設計處理規(guī)模約6.89萬噸/日;在建(包括前期準備)49座,設計處理規(guī)模約3.98萬噸/日。當前的垃圾處理方式主要分填埋和焚燒兩種,已投產(chǎn)運行的129座生活垃圾處理場(廠)中,填埋場73座,焚燒(發(fā)電)廠53座,其他處理方式3座。
“從處理能力看,到2020年底,我省垃圾日處理能力可達到近10萬噸,可以保證日產(chǎn)垃圾均得到無害化處理。”省住建廳城市管理局局長楊建武介紹。
4方面——
“總體來看,我省城鄉(xiāng)垃圾分類工作仍處于起步階段,無論是頂層設計,還是落實推進,無論是前端投放,中端收運,還是末端處理,都有短板亟須補齊。”楊建武坦言。
具體來說,問題主要存在于四個方面。一是強制性不足,通過立法增強強制性是垃圾分類的必經(jīng)階段,而我省目前出臺的大多都是政策文件,沒有專門對生活垃圾分類制定或出臺法規(guī)規(guī)章。二是重視度不高,一些試點地區(qū)對垃圾分類的財政投入不足,難以滿足設施建設需要。三是配套率不高,各地分類投放和收集設施配套還不到位,總量不足,分類運輸能力比較弱,末端處理設施建設滯后,廚余垃圾處理依然是難點,有害垃圾處置設施明顯短缺。四是參與度不高,群眾對垃圾分類的認同度較高,但對分類方式、分類知識知曉度不高,參與度較低,習慣養(yǎng)成尚需時日。
幾分法——
從前期我省垃圾分類試點看,青島主要采用“四分法”,在公共機構區(qū)分餐廚、可回收、有害和其他等4類垃圾,居民區(qū)分為可回收、有害、其他和大件等4類垃圾;濟南實行有害、可回收和其他垃圾“三分法”。鄒城、鄆城等農(nóng)村地區(qū)主要采取“二次四分法”,先將生活垃圾分為“會爛的”和“不會爛的”2類,“不會爛的”再分“好賣的”、“不好賣的”和“有毒有害的”3類。榮成探索實行“一次四分法”,由村民直接將生活垃圾分為有害、可回收、可燃、不可燃4類。
下一步,在現(xiàn)有“四分法”的基礎上,我省將指導各地因地制宜確定分類模式,明確不同區(qū)域和場所分類要求,逐步構建生活垃圾“定時定點”投放管理體系。
- 標簽:
- 編輯:王麗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