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養牛用上了“黑科技” 科學養牛為牛產業發展增色

新甘肅·每日甘肅網記者蘭天 白羚媛 實習生楊瑩潔 圖/文
“真的是對牛彈琴呀,你看那些牛的生長環境是不是特別棒!”9月6日,第十四屆(2019)中國牛業發展大會暨首屆平涼紅牛節開幕,來自全國各地的牛業行業專家、學者、企業家等走進涇川縣鼎康肉牛育肥廠觀摩考察,同行嘉賓發出了這樣的感嘆。
走進養殖區,一棟棟標準化采光牛舍里的牛兒盡收眼底。飽食后的牛兒盡情享受閑適的時光,在舒緩的輕音樂中,或在牛舍內小憩,或跑到全自動牛體按摩刷上“按摩”身體。偌大的牛場里并沒有幾位工人的身影。董事長程強向記者介紹,從飼料的收割、粉碎、攪拌、投喂,甚至糞便的清理,已基本實現了自動化,全自動化的養殖方式節省人工成本,也提高了工作效率和養殖效益。
“什么樣的牛才好?不單單要長得壯實,肥瘦肉相間,均勻分布,這樣的牛屠宰后產出的牛肉才是好牛肉。”程強告訴記者,在這里喂養的牛全部采用標準化養殖模式,每天給牛吃的飼料都是要科學搭配,“智能化飼料攪拌機就可以把切斷的粗飼料和精飼料以及微量元素等添加劑,按牛不同飼料階段的營養需要進行充分混合,從而達到科學喂養的目的。”

青貯飼料廣場,工人們正在忙碌。

在熟化壓片的谷物飼料前,嘉賓仔細觀察壓片飼料品質。
“平涼紅牛”涇川鼎康肉牛育肥場是按照“國有公司+龍頭企業+專家智庫+合作社+貧困戶”的模式建辦的高端肉牛育肥基地,現有雙列式標準化暖棚牛舍10棟,配套飼料加工車間、有機肥生產車間等設施,建筑面積12800平方米,目前存欄牛1000頭。是涇川縣標準化肉牛良種繁育核心示范場,也是該縣全力實施脫貧攻堅縱深發展的重點項目之一。
程強介紹說,圍繞擴大“平涼紅牛”種質資源和品牌效應,在品種選擇上,對進欄肉牛嚴格種質標準,篩選純種“平涼紅牛”進行品種繁育;在技術支撐上,與省農科院和甘肅農業大學合作,在鼎康牛場建立“平涼紅牛”種質資源站、草食畜牧業隴東實驗站和甘肅省外國專家引智工作站,將填補省內“平涼紅牛”種質資源培育保護的空白;在飼喂方式上,推行日本和牛全程飼養管理模式,運用谷物熟化壓片以及秸稈汽爆破壁等活性飼草加工技術;在肉牛品質上,“平涼紅牛”雪花牛肉已達到日本A3以上水平,取得了活牛直接供港澳資質,成為國家體育總局運動員專供牛。“牛場內這些現代化的機械,極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而先進設施的現代化牛舍,則為市場提供了優質、理想化的牛肉。”程強說,“平涼紅牛”利用谷物熟化壓片育肥技術結合汽噴破壁揉絲發酵活性飼草技術,保證了優質豐富的飼草料供給。通過長期精細化、人性化的飼喂,使“平涼紅牛”成為能生產優質高檔雪花肉的肉牛類群,能夠應對國內中高檔市場和大眾市場。
除此之外,在“平涼紅牛”涇川鼎康肉牛育肥場,綠色養殖也成為其發展的一大特色。“肉牛養殖最大的隱患就是環境污染,要想做大做強,走得更遠,必須走綠色養殖的道路。”程強介紹,養牛場自動清糞機就是養殖場內部清理衛生的“神器”,有了養牛場自動清糞機,養殖場就不會成為環境污染的源頭,附近的住戶也不會受到畜禽糞便異味的危害。而將每日清理出的牛糞轉化成有機肥料,用于各類瓜果蔬菜、花卉苗木及草坪、糧食作物基施、追施和所有有機食品、綠色食品的種植,一方面可以改良土壤、發達根系,另一方面還能有效預防作物生理性病害的發生,增強作物的抗逆性和對不良環境的適應能力,從而提高農產品品質,達到綠色無公害以及有機產品種植標準。
據了解,自涇川縣鼎康牛業有限公司成立以來,搶抓農村“三變”改革機遇,采取財政配股、異地入股等方式,吸納 740 戶貧困戶和 529 戶易地扶貧搬遷戶以財政專項扶貧資金或后續產業發展資金入股鼎康公司,覆蓋全縣所有鄉鎮 21 個農民專業合作社,入股資金達到1120萬元。同時,采取固定分紅模式,每萬元每年固定分紅855元,每個合作社每年獲得協調管理分紅 3000 元,為貧困戶提供就業崗位 45 個,年薪酬 2 萬元以上。2018 年,入股貧困戶戶均分紅 823.7 元,有效發揮了助農增收作用。
- 標簽:
- 編輯:王麗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