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險業70年:經濟發展金融后盾 隨現代化建設而繁榮
2018年10月23日,港珠澳大橋正式開通。這座跨越伶仃洋、東接香港特別行政區、西接珠海市和澳門特別行政區、總長約55公里的超大型跨海交通工程創造了多項世界第一。
在創下多項世界紀錄的同時,港珠澳大橋的建設伴隨著巨大的工程建設風險。中國人保財險作為首席承保公司與其他5家保險公司合作承擔了港珠澳大橋主體工程項目建筑工程一切險及第三者責任險,保險期限約為6年,合同投保金額高達278億元,創下全國單個工程保險標的新高,也為保險業參與大型建設與高風險項目積累了寶貴的原創性經驗。
這只是我國保險業發揮保險保障功能的一個縮影。新中國成立70年來,隨著我國經濟實力、綜合國力和國際影響力明顯提升,我國保險業也獲得了源源不竭的生機與活力。
伴隨現代化建設而繁榮
1978年12月,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決定把工作重心轉移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上來。為了貫徹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精神,適應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和經濟體制改革發展需要,1979年,人民銀行全國分行行長會議作出了恢復國內保險業務的重大決策,不久便發布了《關于恢復國內保險業務和加強保險機構的通知》,就恢復國內保險業務和保險機構設置等問題向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分行作出指示。
彼時的中國保險業,從國有企業和集體企業的財產保險、貨物運輸保險、運輸工具保險以及個人財產保險和人身保險這5個險種再次起步,開始為現代化建設保駕護航。
《金融時報》記者在《老保單》一書中翻閱到一張投保日期為1981年7月29日的賠款計算書。經辦單位是中國人民保險公司福建省分公司,保戶單位是廈門土產畜產進出口公司。簽單不到1個月,保戶單位就發生了火災。這張賠款計算書顯示:“1981年8月20日中午,因搬運工人進萬平倉庫,違反制度抽煙,煙蒂引起什草生火,燃燒壽板胚。經各方支援及時撲滅,并從原堆488片壽板胚中清出202片,被燒286片,按賬面價值損失人民幣11571.56元,殘值收回1567.97元,實損10003.59元。”最終,根據查勘、核實,保險公司確認該事故屬于公司責任范圍,作出了給予賠付人民幣10003.59元的決定。這是當時重新起步不久的保險業保障企業財產安全的一個小小事例。
如今的中國保險業,僅財產險公司就經營包括企業財產保險、家庭財產保險、機動車輛保險、工程保險、責任保險、保證保險、農業保險、健康險、意外險等近10個險種。
可以說,在我們的生活中,小到一件快遞包裹,大到國之重器,背后都有保險“默默”的保障。
為經濟社會發展筑起風險保障網
銀保監會最新數據顯示,今年前8個月,保險業為全社會提供風險保障4325萬億元;保單件數達到2772901萬件,賠付支出達到8290億元。
經歷復業以來近40年的發展,我國已經成為全球第二大保險市場,保險業成為服務國計民生的重要力量。在保障人民財產、人身安全方面,保險業承保范圍和保障責任逐步擴大,賠付支出和風險保額不斷增長。特別是近年來,保額增速明顯快于保費增速,保險保障逐步成為當今社會越來越重要的安全網和穩定器,托底作用日益顯現。
保險業的重要性也得到了中央的高度肯定。2006年和2014年,國務院分別頒布了《關于保險業改革發展的若干意見》和《關于加快發展現代保險服務業的若干意見》,提出要使現代保險服務業成為完善金融體系的支柱力量、改善民生保障的有力支撐、創新社會管理的有效機制、促進經濟提質增效升級的高效引擎和轉變政府職能的重要抓手,將保險的地位提到了“服務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高度。
“保險一旦介入社會治理,就不再是純粹被動提供補償,而是承擔了管理職責,也改變了政府左右為難的情況,對整個社會治理體系能力的提高是非常有力的抓手。”在2018年的一次采訪中,浙江寧波金融辦相關負責人對《金融時報》記者表示,希望保險在寧波成為一項基礎設施,百姓日常生活背后均有保險保駕護航。
2016年,寧波經國務院批準成為全國首個也是目前唯一一個國家保險創新綜合試驗區。針對社會發展的痛點、難點問題,寧波不斷創新保險新產品、新模式,構建起了一張多層次、廣覆蓋、高效率的風險保障網,在這張保障網的保護之下,百姓的安全感、幸福感和滿意度大大提高。
走上高質量發展道路
新中國保險業70年發展,與國家的發展息息相關。
2017年10月,黨的十九大對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發生歷史性變化作出重大政治論斷
- 標簽:
- 編輯:王麗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