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尚德機構歐蓬:堅毅讓我們有更多“出牌”次數
中國網財經《中國力量》 記者/李春暉
作為國內首家赴美上市的成人在線教育公司,尚德機構的創始人歐蓬被賦予了很多標簽:強硬、熱衷競爭、叢林法則……無不帶有一股殺伐之氣。
但在中國網財經《中國力量》欄目的采訪中,歐蓬給人的感覺更像是一名悲觀的樂觀主義者,慣用“底線思維”,凡事從壞處準備,努力爭取最好的結果。他說創業成功是極小概率事件,尚德打的敗仗遠遠多于勝仗;但他也說,失敗不會讓我們崩潰,失敗之后會繼續出牌,只要認為這個方向是對的,堅毅讓我們有更多的出牌次數。
正如歐蓬的創業之路,一次次在焦慮與絕望中咬牙堅持,才能走得更遠,觸碰不一樣的世界。
少年意氣“裸辭”創業
你有過“一眼望盡后半生”的時候嗎?2003年,畢業后工作兩年多的歐蓬有過。
那時,歐蓬就職于某電信運營商的數據部,月收入過萬元,主要做文案工作,又是在國企,正應了那句“錢多不累穩定”。
本是令人艷羨的“好工作”,卻讓他興起了辭職的念頭。
“我當時的性格和整個公司氛圍不太匹配。”歐蓬回憶道,“我看到我的處長,大約40多歲,每天謹小慎微,我就會想自己40多歲時是不是也會變成這個樣子?那時候開始懷疑這個工作的意義。我當時并不負責具體業務,只有大量的文案工作。”
之后一個偶然事件,部門內需要歐蓬“站隊”。“但是我對‘站隊’這種行為很討厭,就有了辭職的想法。”歐蓬稱。
現在的年輕人覺得“裸辭”不算事兒,一句“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就能博取滿堂彩,十幾年前可不是這樣。從有了辭職的念頭到真正辭職,歐蓬猶豫了一個多月,但最終還是實現自身價值的渴望占了上風。
2003年3月,歐蓬正式遞交了辭職報告,扔掉了國企“金飯碗”。他像他的創業前輩“92派”企業家們一樣,因為對體制和現狀的不滿邁出第一步,抱持著“再不下海,就晚了”的少年意氣,投身創業洪流,在中國崛起的宏偉畫卷中,留下自己濃墨重彩的一筆。
“想最后再試一次”
與辭職時的膽識和魄力不同,歐蓬在選擇創業項目時非常務實,量力而行。“當時我剛剛工作兩年多,一共只有2萬多元儲蓄,所以在考察創業項目時一直有個前提,它一定是一個低成本可以啟動、現金流好的行業。”
他回憶說,2003年的北京,即使開一個特別小的飯館都需要10萬塊錢。手里只有2萬元本錢的歐蓬,看中了兩個業態:一個是晚餐配送,按當時的管理規定,拿到衛生許可證之后可以在居民樓里面做,啟動資金較少;另一個就是職業教育培訓,當時入行的資金門檻較低。
經過一番權衡,歐蓬最終選定了職業教育。于是,日后的成人在線教育和職業教育行業的大鱷
- 標簽:
- 編輯:王麗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