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強監測和預報力度 成都氣象部門全力迎戰強降水天氣
從8月18日到8月22日,我市西部出現持續性強降水天氣過程,都江堰、大邑、邛崍、崇州等地受影響,出現了不同程度的汛情。針對這種情況,成都市氣象臺接連發布暴雨預警和預警信號,加大了監測和預報的力度,為各部門和廣大群眾提供了及時的氣象保障和服務。那么,這次強降雨天氣還將持續多久?氣象部門采取了哪些保障和服務舉措?帶著這些問題,記者昨天走訪了成都市氣象局的相關專家。
據成都市氣象臺副臺長、首席預報員張葵介紹,8月18日20時到8月22日9時,我市西部出現了持續性強降水天氣過程,累計雨量大于250毫米的觀測站點有51個,其中最大降水量出現在大邑縣的西嶺站,數據顯示為520.5毫米。此外,邛崍南寶金華村站點、崇州三郎站點、都江堰青城山泰安村站點也都在380毫米及以上。
從8月21日20時到8月22日9時,全市共計監測出現大雨的站點有63個,暴雨29個,大暴雨5個。強降水集中出現在我市西部,最大降水量出現在邛崍高何靖口村,為165.9毫米。
據張葵介紹,本次西部沿山強降雨過程已結束了,成都未來幾日逐漸轉為多云天氣為主,仍多分散陣雨,最高氣溫重回33℃-34℃,悶熱感又來啦。
強降水天氣出現后,市氣象局啟動內部應急機制,加大人員投入和監測力度。據成都市氣象服務中心工作人員張東方介紹,這幾天,市氣象臺連續發布了4次暴雨預警,并通過微博、微信、短信以及電子顯示屏等方式,向公眾發布預報預警信息以及防御建議等。同時,市氣象局和市水文局、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應急、交管等防災減災部門緊密合作,及時提供各類氣象信息,攜手迎戰強降水天氣。
成都市氣象探測與信息中心負責人楊東告訴記者,在這次強降水天氣過程中,大邑縣山區的部分氣象觀測站因當地電力和通訊故障導致無法及時獲取氣象監測信息,為了保障數據采集和更加有效的現場氣象服務保障工作,市氣象局及時出動了一臺搭載各類氣象設備的應急指揮車和6位工作人員前往現場,“應急氣象觀測的及時開展和‘移動氣象臺’的搭建,確保了我們氣象數據采集、傳輸、現場服務等工作能順利進行。”楊東說,截至昨天上午10點左右,當地7個受影響的觀測站已經恢復了4個,其余的站點正在逐步恢復中。
本報記者 楊甦
- 標簽:
- 編輯:王麗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