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一帶一路” 成都國際詩歌周搭建“詩歌之路”
成都,是南方絲綢之路的起點,也是北方絲綢之路最重要的貨源地,通過長江通道與海上絲綢之路緊密相連。2019成都國際詩歌周活動以“一帶一路”倡議為主線,圍繞“一個需要消除壁壘的世界:用詩歌構(gòu)建的人類命運共同體”為主題展開交流和互動。成都以國際詩歌周搭起一條連接世界的“詩歌之路”。

吉狄馬加
吉狄馬加:以詩歌打破壁壘加強交流
昨日下午,第三屆成都國際詩歌周組委會主任,中國作協(xié)書記處書記、副主席吉狄馬加風(fēng)塵仆仆趕到成都,一到成都立刻就本屆詩歌周的主題接受了本報記者的采訪。
“第三屆成都國際詩歌周承續(xù)了前兩屆的宗旨,通過國際詩歌周進一步加強不同民族、不同國家、不同文化背景的詩人之間的溝通和交流,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目的。”
“成都與陸上絲綢之路和海上絲綢之路都有聯(lián)系,特別是陸上絲綢之路在西部很重要的一個交匯點。我想做這樣一個成都國際詩歌周,其目的是在當下更好地打破壁壘。在成都舉辦國際詩歌周,很重要的一點就是真正通過詩歌這種特殊的藝術(shù)形式,來打破、消除壁壘。”吉狄馬加說。
吉狄馬加認為,成都是面向世界的國際化大城市,發(fā)展很迅速。成都市委市政府、成都市相關(guān)文化機構(gòu)對國際詩歌周傾注了很多心血,成都國際詩歌周已經(jīng)成為國際詩歌交流的一個窗口、一個品牌。“這次來的這些詩人,他們看到了中國今天用一種開放的精神來面向世界。我相信詩歌能夠進一步拉近不同民族、不同國家人民的感情。”吉狄馬加表示。

費爾南多·倫東及夫人
費爾南多:詩歌是人類共同的語言
海上絲綢之路將原產(chǎn)于美洲的海椒送到成都,成為成都人最喜歡的食物,并成就了成都無數(shù)美食佳肴。而成都國際詩歌周所搭建的詩歌之路,則讓天府文化,通過詩歌傳向南美洲。
“成都國際詩歌周,為我們搭建了一條溝通交流的詩歌之路。”世界詩歌運動(WPM)的總協(xié)調(diào)員費爾南多·倫東說。費爾南多·倫東表示,他相信詩歌是人類共同的語言,能夠促進世界和平。
費爾南多·倫東的夫人格洛麗亞也是一位詩人,她說,昨天早上,她和先生一起漫步成都街頭,她被成都人所表現(xiàn)出的友善和友愛深深地感動,“他們尊老愛幼,團結(jié)一致,友愛相處!”她說,她看到人們對他人滿懷善意。
“詩歌也是人們表達愛的一種方式。”格洛麗亞說,她要將在成都街頭所感受到的這種友善用詩歌表達出來,用詩歌將成都的天府文化傳播出去。

白潔蓮
白潔蓮:以詩歌展現(xiàn)天府文化
“成都地處長江經(jīng)濟帶和‘絲綢之路經(jīng)濟帶’的交匯位置,既是中國西南地區(qū)與歐亞連接的地理中心,也是中國中西部內(nèi)陸城市的地理中心。” 四川大學(xué)城市研究所所長何一民介紹。
早在2000年前的漢朝,從長安出發(fā)的絲綢之路,將成都的蜀錦傳輸?shù)轿鱽啞W洲,而今天,一條詩歌之路,讓不同語言的詩歌在不同地域的人們心中心心相印,讓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們惺惺相惜。
英國翻譯家白潔蓮曾在成都的桐梓林居住了12年,成都就像她的第二故鄉(xiāng),她2016年隨丈夫離開成都前往美國工作,昨天是離開后首次返回成都。“天天都在想成都。”她說。
回到成都,白潔蓮滿懷喜悅。她說,她非常懷念成都的美食,還有杜甫草堂的樹木和鳥鳴、金沙遺址博物館神奇的古蜀文物。
白潔蓮告訴記者,她在成都期間,曾將梁平等成都詩人的詩歌翻譯成英語,她說,這些詩歌在英美等國廣受好評。“國外的人們對中國古代詩人了解較多,而對現(xiàn)當代詩人了解較少。”她說,成都的詩人很多,成都的詩歌很好,希望成都通過翻譯家,通過成都國際詩歌周這樣的國際文化交流盛會,將更多成都當代詩人的詩歌介紹出去,讓今日的成都,通過詩歌,為世界更多人所熟悉。
白潔蓮盛贊成都國際詩歌周活動,她認為,這樣的活動讓更多來自世界的詩人了解成都,了解中國,為國際文化交流搭建起一條詩歌的溝通之路。
本報記者 汪蘭 李雪艷 文/圖
- 標簽:
- 編輯:王麗
- 相關(guān)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