疼得臉都腫了 醫(yī)生為何不給她拔智齒
秋燥時節(jié)牙疼了多日,終于把炎癥控制住了,劉女士9月25日上午請了假去拔牙。可為什么前面幾個病人都順利地拔了,輪到她時,醫(yī)生卻說“不用拔”。這是咋回事呀?
41歲的劉女士近兩個月來忙得昏頭轉向,加班加點工作,每天睡眠時間不足5小時,又接了個急活趕了幾天工,智齒便不老實了,疼得她半邊臉都腫了。下決心去了武大口腔醫(yī)院中心門診,口腔外科專家劉恭奇教授認真檢查后發(fā)現(xiàn)她的智齒生長很好,只需局部上藥并口服消炎藥處理,建議她不要拔,并告訴她“并不是所有智齒都需要拔”。劉女士誤以為拔了智齒會讓智力受影響,連忙說:“我這個年紀了,不怕變笨。”
劉恭奇教授笑著解釋,智齒跟智商沒有任何關系。智齒作為人類的第三顆磨牙,一般在18~30歲萌出,由于正處于人類智力發(fā)育的鼎盛期,所以被我們親切地稱為“智齒”。智齒發(fā)炎根本原因是智齒容易阻生。如果智齒出現(xiàn)侵犯鄰牙、空間不足、清潔不易、沒有對咬牙、阻生齒等情況,則需拔除智齒。
很多人會問,既然智齒是人類進化中的殘余,我們吃飯很少用到智齒,而智齒經(jīng)常帶來清潔死角和發(fā)炎的困擾,那就早點一拔了之吧。“其實不然”,劉恭奇教授說,智齒的萌出能承擔一部分的咬合力,并不是一無是處。這些情況下的智齒是不必拔掉的:正位萌出的智齒、 被牙齦覆蓋在齒面上的智齒、 有生長空間的智齒。同時,劉恭奇教授強調,保留智齒的人,一定要注意口腔衛(wèi)生。早晚要認真刷牙,智齒也要仔細刷到位;飯后及時漱口,避免食物殘渣殘留;使用牙線對牙縫進行深度清潔。
劉恭奇教授提示,秋季氣候多變,人體消耗較大,就會導致免疫力下降,最近口腔疾病病人也明顯增多。秋燥時節(jié)整個人都處于一種缺乏水分滋潤的干燥狀態(tài),于是咳嗽少痰、眼睛干澀、牙齦腫痛、皮膚問題以及便秘等種種現(xiàn)象便發(fā)生了。老年人、工作壓力較大的中年人、體質較虛弱者,應該從秋天就開始調理保養(yǎng)身體,多喝水、多吃滋陰潤燥的食物,以增強人體的抵抗力。尤其是保持有規(guī)律的生活節(jié)奏,過于疲勞加上因勞累忽視對牙齒的保健等,都容易使舊病復發(fā)。
- 標簽:
- 編輯:王麗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