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突破:晚期肝癌生存時間可延長近一倍
全球超過一半肝癌發生在中國。由于肝癌的隱蔽性強,一半的患者就診時已經是晚期肝癌,預后極差,不接受治療的患者生命僅3個月左右。
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肝膽胰臟科石明教授團隊進行的前瞻隨機Ⅲ期研究顯示,一種新的肝動脈灌注化療方案可將晚期肝癌患者生存時間延長近一倍。
記者獲悉,上述研究成果已于近期發表于國際腫瘤學頂尖雜志《JAMA Oncology》(影響因子22.416)上,石明教授為通訊作者,中大腫瘤防治中心何敏柯博士為第一作者,李啟炯醫生、鄒如海副教授和沈靜嫻副教授為共同第一作者。
標準方案
對巨大肝癌患者療效不佳
目前,晚期肝癌的標準治療是索拉非尼或侖伐替尼,其對腫瘤負荷低的患者控制效果顯著,但對于腫瘤巨大或伴有門靜脈主分支及以上癌栓的患者,單純口服這類藥物療效欠佳,中位生存時間僅半年左右。
以順鉑為基礎的肝動脈灌注化療已在日本及很多亞洲國家開展超過了30年,被日本指南推薦為晚期肝癌的標準治療之一,但其療效不確切,在全球范圍內也未得到廣泛認可。
石明教授團隊之前發表的研究證明,索拉非尼聯合以奧沙利鉑為基礎的肝動脈灌注化療療效顯著,但是,該治療是否優于目前的標準治療,仍缺乏循證醫學證據。
新方案為患者
創造手術機會
針對這個臨床問題,石明教授牽頭國內多家研究單位,開展了一項前瞻隨機Ⅲ期研究。研究結果顯示,接受索拉非尼聯合奧沙利鉑、氟尿嘧啶、甲酰四氫葉酸(FOLFOX)方案的肝動脈灌注化療的患者,療效顯著優于單用索拉非尼的患者,而且安全性可接受。
石明團隊對247例患者進行研究,索拉非尼聯合肝動脈灌注化療(聯合組)將晚期肝癌的患者的生存時間從7.13個月延長至13.37個月。
新方案還為患者接受根治性手術創造了機會。聯合組中有16例患者后續接受根治性手術切除,其中3例患者腫瘤完全壞死。
在安全性方面,聯合組的患者出現更多的粒細胞減少、血小板降低和嘔吐等副作用,但這些不良反應均可在對癥處理后好轉。
喪失手術機會
可嘗試肝癌介入治療
肝癌介入治療常用于不可切除的肝癌,肝動脈灌注化療屬于介入治療的一種,它完全舍棄常用的碘化油、明膠海綿等栓塞劑,具備微創、準確、安全、高效、并發癥少、可重復性高等特點。
它是通過股動脈穿刺,置管于肝動脈,對腫瘤持續灌注高濃度化療藥物,發揮最大限度的殺傷作用,并且藥物首先通過肝臟這一負責人體新陳代謝的器官,全身副作用會更少。
目前,肝動脈灌注化療在我國的普及性不高,其推廣需要國內醫生協同攻關,從而最終為肝癌患者帶來福音。(全媒體記者任珊珊 通訊員何敏柯、陳
- 標簽:
- 編輯:王麗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