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對疼痛 兩種誤區要避免
醫學指導/南方醫科大學珠江醫院麻醉科主任張鴻飛教授
廣州日報訊 (全媒體記者周潔瑩 通訊員伍曉丹)頸椎痛、腰痛、頭痛、手腕痛……這些常見的疼痛,想必大家都經歷過,有的人甚至習以為常,不當回事兒,要么忍忍算了,要么止痛藥隨手就來。其實,這都是錯的。對于疼痛,很多人還存在各種認知誤區,記者請來南方醫科大學珠江醫院麻醉科主任張鴻飛教授來教大家科學認識和防治疼痛。
誤區1:
痛,忍忍就過去了?
據權威統計數據顯示,在歐美,35%的人患有慢性疼痛,而我國對比這一數字只高不低;世界上每天有約550萬人忍受疼痛的折磨,而中國城市居民中,大約57%的人經歷過不同程度的疼痛。
疼痛的部位、來源紛繁復雜,程度輕重不一,不少人認為,一般能承受的疼痛,忍忍問題不大。張鴻飛提醒,這種觀念是非常錯誤的,疼痛對人體帶來的負面影響是難以估量的。比如導致機體心血管系統、消化系統、呼吸系統、內分泌系統甚至泌尿系統等功能失調,免疫力低下,進而誘發各種并發癥,常常伴隨植物神經功能的紊亂。
此外,長期反復的疼痛發作,還可能使患者出現睡眠紊亂、食欲缺乏,引起不同程度的精神恐懼、驚慌、抑郁、焦慮、悲傷等不良情緒,給患者及其家庭帶來極大的痛苦。
誤區2:
好痛,止痛藥來一片?
和上文的“忍者”相反,有的人一痛,就喜歡自己去藥店買止痛藥吃。一片藥下去,馬上“滿血復活”。其實,這種行為也存在很大的問題。
曾有一位65歲的關節炎患者讓張鴻飛至今印象深刻。因為長期肩關節和膝關節疼痛,患者習慣了自己去藥店買止痛藥吃,從一天1片,到后來一天3次、一次2片。直到某天吃完止痛藥后半小時,突發劇烈腹痛。前往醫院才發現,原來是長期服用止痛藥導致了胃穿孔,需要手術,否則導致感染性休克,可能危及生命。
止痛藥大體上可分為兩類,一類是非甾體類抗炎藥,屬于非處方藥,一般藥店都能買到,如常見的阿司匹林、布洛芬等,可以快速緩解疼痛。另一類是中樞性的鎮痛藥,如嗎啡、杜冷丁等,為限制用藥,具有一定的成癮性,只能在特殊的情況下使用。
張鴻飛表示,一方面,不同的止痛藥治療的范圍是不一樣的,自己亂吃可能會延誤病情;另一方面,長期服用止痛藥,可能影響胃腸道功能,導致消化道潰瘍、胃出血,還會造成肝臟、腎臟功能的損傷,增加患心腦血管疾病的風險。
頭痛醫頭腳痛醫腳?
疼痛門診方法多
因反復疼痛前往醫院就診,但卻不知道具體應該掛哪個科的號?疼痛門診了解一下!如今很多綜合性三甲醫院都已經開設了專門的“疼痛門診”。如果你遭遇“不明來路”的疼痛,也不用擔心找錯?屏恕
張鴻飛介紹,疼痛門診涉及臨床多個?,專業范圍相對廣泛:一些急、慢性疼痛疾病,如頸椎及腰椎間盤突出癥、三叉神經痛、帶狀皰疹后神經痛、癌性疼痛、網球肘、肩周炎、慢性軟組織痛、慢性腰腿痛等;此外,一些非痛性疾病,如多汗癥、雷諾綜合征、突發耳鳴、動脈硬化閉塞癥、糖尿病性壞疽等治療棘手的頑固性疾病也可以前往疼痛門診就診。
除了開刀與藥物治療,很多醫院的疼痛門診還能提供微創的“綠色療法”,如痛點注射、神經阻滯、內熱針、射頻、脊髓電刺激等,幫助緩解疼痛,患者的痛苦也比較小。
外周神經、神經節阻滯術:在外周神經、神經節注射局部麻醉藥,阻滯其沖動傳導,使所支配的區域產生鎮痛作用。如門診常用的星狀神經節阻滯,適用于頭面、胸背部及上肢帶狀皰疹、幻肢痛、偏頭痛等。
軟組織內熱針治療:通過熱效應使軟組織炎癥細胞進一步激活,加快組織修復,促進炎癥消退,明顯改善疼痛。軟組織痛主要包括肌筋膜疼痛綜合征、纖維肌痛癥,以及其他退行性病變導致的周圍軟組織疼痛,如頸椎病、腰椎病、膝關節骨性關節炎等。
脊髓電刺激系統植入術:抑制中樞系統對疼痛信號的接收,同時抑制外周向中樞的疼痛信號傳遞。治療適應證較為廣泛,主要包括保守治療無效的腰背部手術后疼痛綜合征、復雜性區域疼痛綜合征、周圍神經病理性疼痛、幻肢痛、殘肢痛等。
- 標簽:
- 編輯:王麗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