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姨突變“母老虎” 竟是腦子里長了腫瘤
□通訊員 章琛
紫金山/金陵晚報記者 程曉
近日,63歲的楊阿姨因突然頭暈,家人將其送至南京市第一醫院,經檢查后發現,楊阿姨腦袋里竟然長出一個形如拳頭般大小的腦膜瘤。該院神經外科團隊通過手術順利將這個“巨大”的腫瘤成功切除。
性格突變竟是腦中巨大腫瘤惹的禍
楊阿姨原本是一個成天有說有笑、待人和氣的人,可是最近兩年家人發現,楊阿姨像變了一個人似的,整天板著個臉,脾氣見長,動不動就和別人吵架,老伴也經常被呼來喝去。這兩天因為血糖升高,家人帶她去南京市第一醫院內分泌科治療,她跟醫生反映,最近老是覺得頭暈頭痛,吃東西聞不到味兒,醫生檢查后發現楊阿姨腦中長了一個拳頭大小,足足有8厘米的腦膜瘤。病人轉至該院神經外科治療。
該院神經外科樊友武教授團隊對其病情進行了仔細分析,腦膜瘤雖然是良性的,但這個巨大的腫瘤占據了楊阿姨大腦不少空間,已經嚴重壓迫周圍的小腦等組織,導致她出現嚴重頭暈等癥狀。
神經外科醫生如何對腦膜瘤進行手術呢?專家說,關鍵是找準腫瘤位置。根據腫瘤的位置,醫生會采用不同的手術方法。靠近表面的腫瘤通常比位于顱底的腫瘤更容易切除。術前核磁共振檢查提示楊阿姨腫瘤位于前顱窩,侵犯上矢狀竇及大腦鐮,大腦前動脈被腫瘤推擠包裹,屬于顱底腫瘤。
手術團隊在術前認真的討論,進行了周密的手術切口設計及骨瓣規劃。手術歷時近5小時,患者腫瘤被完全切除。治療后,患者需要定期接受核磁共振檢查,以確保腫瘤不會復發。大多數情況下,腫瘤不會復發。如果腫瘤被完全切除,大約90%的患者在10年內不會復發,包括腦膜瘤最開始生長的地方。
腦膜瘤多發于中年人,絕大多數良性
腦膜瘤,顧名思義是發生在腦膜上的腫瘤。從嚴謹的醫學角度來講,是起源于顱內蛛網膜顆粒細胞的腫瘤。樊友武教授說,在人的顱骨與大腦組織之間有三層膜,從外到內依次為硬腦膜、蛛網膜和軟腦膜,合稱為腦膜。腦膜瘤多發于大腦半球的凸面、顱底和鞍旁區域等部位,是神經外科常見的顱內腫瘤之一,發病率占顱內腫瘤的20%,僅次于膠質瘤,居于第2位。腦膜瘤以成年人為多,發病高峰年齡在45歲左右,老年人與兒童較少。相對于男性來說,女性的發病率會比較高一些,約為2:1。腦膜瘤分為良性腫瘤和惡性腫瘤兩種,絕大多數腦膜瘤是良性的,僅3%為惡性腦膜瘤。
隨著人們生活節奏的加快及生活方式的改變,腦膜瘤發病率呈現逐年上升趨勢,并且越來越年輕化,如今我國每年新發病的人群大概是8萬~10萬。目前,腦膜瘤確切的發病原因還沒有找到,一般認為與自身內環境和遺傳因素相關。
一旦確診為腦膜瘤,也不用太擔心。腦膜瘤是一種可控制、可治愈的疾病,并沒有那么可怕、大部分腦膜瘤的生長位置并不深,手術切除后并不會影響腦部功能。如果腦膜瘤生長已經影響到血管神經,無法進行手術全切,也可采用其他治療進一步抑制腫瘤生長。
- 標簽:
- 編輯:王麗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