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在遠山:用藝術點亮山區兒童的童年
7月的甘肅天氣燥熱,支教隊員王丹卻選擇能不喝水就不喝水,只是為了不去上村里的旱廁。到了晚上,實在憋不住,她才鼓起勇氣摸黑去廁所, “因為天黑就什么都看不見了!
從本科開始支教,到讀完碩士研究生成為西北師范大學的教師,王丹共參與過5次“愛在遠山”扶貧支教行動。她所支教的其中一所學校,位于甘肅省臨夏回族自治州東鄉族自治縣,是全國唯一以東鄉族為主體的縣,屬于“三區三州”深度貧困地區。
自從2015年第一次下鄉后,每年暑假成了王丹最期待的日子;貞浧鸬谝淮沃Ы蹋菚r她還是個大學生,收拾行李時特意選了幾身適合在田間地頭拍照的白褲子、涼鞋,還帶了一本書。入住的當天,她把書放在床頭,想著上完課可以躺在床上翻一翻書,享受一段靜默的時光。她覺得,下鄉支教是一件“很享受的事”。
但王丹沒想到,這里沒有舒適的環境,只有空氣中牛糞的味道和孩子們清早滾著鐵環的啷啷聲,以及忙到沒時間化妝的日常生活。
和王丹一起支教的,還有西北師范大學百余位師生。為助推全省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工作,2015年起,西北師范大學利用藝術教育方面的資源與優勢,以舞蹈學院為主體,整合教育學院、音樂學院、美術學院、傳媒學院等教學單位專業經驗豐富的師生,組成140人的志愿服務團隊,連續5年深入30多所中小學進行藝術教育普及活動,足跡遍布甘肅省10多個市縣區,受益貧困地區學生人數累計兩萬余人。
今年暑假,志愿者們又出發了。這次他們分赴天水、禮縣、文縣、隴西、會寧,開展為期10天的小學藝術教育與調研活動。通過教授舞蹈、音樂、美術、表達演說四門課程,提升留守兒童的藝術素養。對王丹而言,10天的任務不是一定要教給孩子們一套舞蹈動作,而是把藝術的種子播撒在孩子們的心中!案嗟氖且环葚熑胃,知道自己不是去鬧著玩,也不是去體驗生活,而是帶著責任、帶著愛,讓孩子們打開心扉!彼f。
志愿者邵娜也深有體會,考慮到一些兒童是留守兒童,她在和孩子的相處過程中會格外注意。一次,邵娜給孩子們布置畫畫的任務,一個小朋友畫了個房子,房子里有爺爺奶奶和自己,卻沒有爸爸媽媽。她不敢去問,生怕觸碰到孩子的痛處。于是,她嘗試用音樂、用舞蹈,來開導孩子們封閉的內心,鼓勵他們以藝術的方式去釋放被“隱藏”著的情感。邵娜知道,她能做的,就是教會孩子們樂觀面對生活,讓他們知道,大山外面的世界很精彩。
王丹通過家訪了解到,當地家長對孩子的教育重視程度不夠,連孩子在學習哪些課程都不得而知,甚至還有的父母連自己孩子的名字都說不清楚;另一方面,學校僅有的幾門主科老師也難以顧全六個年級的孩子,至于音樂、舞蹈、美術等藝術課程,學校沒有專職老師,孩子們幾乎未接觸過。
“這個暑假我們不出國,不旅游,不去北上廣,不曬美食和美照;我們背起行囊,去深度貧困鄉村,讓我們用歌聲、用舞蹈、用詩詞、用精巧的小手工,溫暖那些留守兒童吧!”這個口號,“愛在遠山”扶貧支教行動的志愿者們還要繼續喊下去,將愛進行到底。
中國青年報
- 標簽:
- 編輯:王麗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