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來她用真情護一方平安
廣州日報訊 (全媒體記者章程)“黃媽媽,感謝您!是您給了我新生!”高中生喬某曾因聚眾斗毆被判緩刑,他封閉自己不與外人來往,黃埔區司法局夏港司法所工作人員黃虹主動擔起對喬某進行思想幫教的擔子,為他量身打造特殊矯正方案,用慈母一般的溫情感化這位失足少年,讓他重燃對學習和生活的信心和勇氣,最終助他順利考取大學,開啟新的人生……
這只是黃虹幫助矯正對象走出陰暗回歸社會的一個縮影。投身社區矯正工作十年來,她把滿腔熱血傾注在挽救社區服刑人員身上,先后累計收矯社區服刑人員74名,她用真情關注、關心、關愛每一個社區服刑人員的工作和生活,幫助他們糾正偏離的人生坐標并回歸正道,十年來無一人脫管漏管,無一人重新犯罪,默默守護著一方和諧與安寧。
“社區矯正”是指將符合社區矯正條件的罪犯置于社區,由矯正機構對其進行教育,矯正犯罪心理和行為惡習,幫助他們成為守法公民。
如何使矯正對象不再犯罪、順利回歸社會?身為社區矯正的“老兵”,黃虹頗有感觸,在她看來,“嚴寬結合、剛柔兼濟予以教化與感化是關鍵!
“服刑人員觸犯了法律,接受社會矯正監管是承擔法律責任的形式,但他們也需要關心與尊重,關心和尊重更有利于他們的改造!秉S虹認為,社區矯正作為國家刑罰執行的一種方式,必須要體現法律的威嚴;同時,社區矯正是體現我國刑法柔的一面,讓犯人在社會上服刑本身就是人性化執法。
工作中,黃虹對每位來報到的社區服刑人員都詳細介紹開展社區矯正工作的意義、社區服刑人員的日?己、管理規定及獎罰細則等社區矯正相關的管理規定和方法,讓他們知法懂法,全方位強化社區服刑人員遵紀守法的意識。
值得一提的是,根據服刑人員的年齡分類,黃虹對不滿20周歲的服刑人員特進行強化教育,采取“一幫一”結對子形式,除了熟悉其工作、學習情況,并與社工、家屬聯手管理、幫教,讓他們能夠正確認識到自己的錯誤,達到矯正效果。
為實現對社區服刑人員管理、教育、幫扶為一體的“微矯正”,黃虹建立夏港街社區矯正微信工作群(后改名“夏港心苑”),在司法行政工人員與社區服刑人員之間搭建了一個24小時在線的溝通交流、管理、教育、學習的微信平臺。
“在我犯罪后,黨和政府還有黃虹姐并沒有拋棄、歧視我,而是想方設法教育和幫助我,你們的恩情猶如一盞明燈,讓我在偏航的人生征途看到了明亮的光芒!謝謝!”今年7月31日,姚某期滿解矯,短短幾分鐘的感想發言,他數度哽咽。
十年來,黃虹用真情關注、關心、關愛每一個社區服刑人員的工作和生活,溫暖他們失溫的人心,重新燃起他們對美好生活向往的熱情,如陽光般伴隨著他們同行。
- 標簽:
- 編輯:王麗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