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漢縣芭蕉鎮(zhèn)教師楊友周:“第33號愛心教室”創(chuàng)造奇跡
本報記者 劉春華
【故事】
“照相了!照相了!”孩子們從教室里歡笑著向外跑去,9月4日16時許,在達州市宣漢縣芭蕉鎮(zhèn)新農(nóng)中心校教學樓外的臺階上,該校教師楊友周和他執(zhí)教的三年級15個孩子,留下了首張合影。
“三年級是我這學期接手的年級和班級,我打算仍取名叫‘第33號愛心教室’。”“第33號愛心教室”是楊友周探索愛心教育而創(chuàng)造的班級名稱。第一個使用這個班級名稱的,是今年夏天剛從新農(nóng)中心校畢業(yè)的六年級。
2016年秋季開學,楊友周主動擔任當時新農(nóng)中心校四年級教學,與他的第一個“第33號愛心教室”班級相遇。這是一個非常特殊的班級:全班33個孩子全是留守兒童,包括兩個孤兒和兩個殘疾孩子;幾乎所有的學生都調(diào)皮搗蛋,不愛做作業(yè);接近一半的學生識字困難,考分只有個位數(shù);全班每學期學業(yè)評價成績在全片區(qū)倒數(shù)第一……但一直研究美國著名教師雷夫·艾斯奎斯和他的第56號教室案例的楊友周堅信:愛,能創(chuàng)造教育的奇跡!
因為有33個孩子,楊友周把班級取名為“第33號愛心教室”。他希望孩子們“人人有愛心,個個傳遞愛;人人想學好,個個能獲獎;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最終每個孩子都能取得巨大進步。
對特殊孩子,楊友周有特別的關愛方式。因殘疾無法行走的孩子阿立,他堅持每天親自接送上學放學,鼓勵孩子們和阿立交朋友。慢慢地,自卑的阿立找回了對生活的信心。班上一名孤兒沉默寡言,學習消極,楊友周上百次家訪,時常和她談心,鼓勵孩子走出陰霾。在班上,他創(chuàng)造性地設置了“綠化管理花仙子”“生日小天使”等30多個崗位,讓班上每個孩子都能在工作中學會管理和自我管理。他還在班上評選“班級形象代言人”“最堅強的孩子”等各種榮譽稱號,讓每個孩子有獲得表揚的機會;每學期開學,他帶領孩子們放孔明燈,教育大家學習攀升精神……
在楊友周愛與智慧的引領浸潤下,“第33號愛心教室”誕生了奇跡!那名曾消極的孤兒成長為四川省“新時代好少年”,阿立變得樂觀溫暖,今年夏天畢業(yè),全班孩子學業(yè)評價成績在片區(qū)上升到中等……
“我想,我的班級以后都叫‘第33號愛心教室’,我希望每一個農(nóng)村孩子都能享受到幸福教育!蓖诓賵錾蠚g跑的孩子們,楊友周眼神明亮,話語堅定。
【心聲】
楊友周:愛是教育的靈魂,沒有真愛就沒有教育。老師會影響學生的一生,希望所有做老師的人,在教育過程中充滿愛和期待,時時為學生豎起大拇指。
- 標簽:
- 編輯:王麗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