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精品民宿 建設生態宜居示范區 房山1至7月PM2.5下降21.1%
房山曾經流傳著一句老話:“首都的樓有多高,房山的坑有多深”,這是因為北京三分之一的建材來自房山。歷史上,房山以資源型產業為主,特征是“黑白灰”:“黑色”是煤炭,“白色”是漢白玉,“灰色”是水泥。近年來,房山區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以生態文明引領房山轉型發展,強化生態涵養保護,積極推動區域綠色發展,著力將房山打造成首都功能梯度轉移的承接區、高質量發展的試驗區、和諧宜居的示范區。
據了解,房山區圍繞治水、增綠、建園,實施了“三個一百億”工程,近一百億元系統治理河道,近一百億元建設林、田、園,近一百億元治理大氣污染,提升大氣質量。北京青年報記者從房山區生態環境局獲悉,今年1-7月,全區PM2.5累計平均濃度為45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21.1%,創歷史新低。
今年以來,房山區生態環境局進一步加大對污染源的監管力度,嚴厲查處各類環境違法行為,開出各類環保罰單超過2200萬元。在“打贏藍天保衛戰”方面,明確7方面34條55子項任務措施,并細化分解到各有關部門和鄉鎮、街道;在“打贏碧水保衛戰”方面,明確整改內容、實施主體及完成時限,并每月對整改完成情況進行督促。
天更藍了,水更清了,來房山游玩的游客也越來越多了,房山的精品民宿也越辦越好了。周口店鎮的黃山店村就是其中一個。
2012年,黃山店村遭受了“7·21”特大暴雨自然災害,在上級黨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該村異地選址建設永久避險安置房,共建設安置樓35棟。村集體充分利用搬遷騰退的閑置集體資產,統一規劃了“姥姥家”“云上石屋”“桃葉谷”“黃櫨花開”等40個精品民宿小院。通過與專業公司合作,按照“保底+分紅”的模式,在集體資產所有權不變的前提下,實現了集體資產大幅增值。2016年9月民宿項目投入運營,春節期間,民宿全部被游客提前預訂,全年入住率近80%。2017年和2018年村集體民宿經營收入分成分別達到300萬元和400萬元,給村民一次性分紅200萬元。
和黃山店村發展模式相同的還有“白云深處綠氧吧——蒲洼”。以前,蒲洼東村以煤炭相關產業為主要經濟支柱產業,煤礦關閉后,東村黨支部打出了借助旅游搞采摘、走休閑生態旅游路的民宿品牌,形成木屋養生、山脊觀光、森林沐浴、田園采摘、農家休閑和徒步探險等功能區。
文/本報記者 劉婧
- 標簽:
- 編輯:王麗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