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房山:從農業紅旗到高端制造的變遷
本報記者 陳強
曾創造了多次畝產記錄、被稱為“全國農業紅旗”的竇店,如今已成為房山區發展新的動力源、科技創新高精尖體系的重要支撐:北京高端制造業基地成立以來,已入駐企業31家,實現工業總產值近千億元,稅收累計約55億元。
從“農業紅旗”到高端制造業基地,竇店的變遷,也是整個房山區的縮影。作為首都西南門戶、“京保石”區域發展重要節點,昔日農業大區——房山,正在華麗轉身,構建高精尖產業體系,推動高質量發展。
5G技術用于現代交通產業
竇店環島東北角,北京高端制造業基地引導牌的正下方,“5G自動駕駛示范區”幾個大字十分醒目。去年9月,國內首屆5G自動駕駛峰會在這里舉行,房山區與中國移動聯手,共同建設了我國首條5G全覆蓋的自動駕駛車輛測試道路,率先將5G前沿通信技術應用于現代交通產業發展。
三年前才入駐基地的自動駕駛企業馭勢科技,團隊成員已從初創時的10多人發展到300多人,并與520多家車企達成了合作。除了自動駕駛方面的企業,這片熱土還吸引了京西重工減震器、衛國創芯儲能高性能固態鋰電池產業化等多個在現代交通領域的重大項目,總投資已超百億元。到2020年,房山區現代交通產業產值將爭取達到340億元左右。
智能云端機器人閃耀歐洲
北京市新一輪促進城市南部地區加快發展行動計劃,明確了房山區“積極培育智能裝備、醫藥健康產業,提升產業發展質量”的目標。
高端制造業基地內,中關村新興產業前沿技術研究院已嶄露頭角,吸引了多家科創企業入駐。記者走進達闥智能云端機器人的實驗室時,工作人員正在訓練機器人“XR”穿針引線。今年3月,在西班牙巴塞羅那舉行的世界電信通信展上,正是“XR”憑借靈巧的身手博得了滿堂喝彩,讓國產智能裝備閃耀歐洲。接下來,達闥智能云端機器人的生產線也將落地房山,就建在研究院北側。
研究院二期正在火熱建設,有望吸引更多“高精尖”。這里將以智能制造關鍵技術突破和產品研發為引領,大力發展智能機器人、智能傳感與控制裝備、智能檢測裝備等智能制造裝備。與此同時,以京東方醫工科技園為代表的多家醫藥健康產業項目正逐步落地。
注入科技創新“催化劑”
今年夏天,“百名博士進房山”活動正式啟動。來自北京地區19所高校的107名青年教師、博士與碩士,與房山區27家優質企業的56個合作項目開展項目合作對接、工作實習實訓。這不僅吸引了轉型發展急需的人才,更成為了推介房山產業優勢的重要窗口。
此外,房山還注重激發企業內在活力。目前,良鄉大學城企業總數已達3342家,正逐步建立若干個產學研中心。未來,通過與中關村合作,大學城將引入一批有實力、有帶動力的高科技企業,建立完善“研發-孵化-產業化”的高教全鏈條服務功能。激活園區內高精尖產業發展能力的同時,也為全區轉型發展注入強勁“催化劑”。
發展“高精尖”產業,更加良好的營商環境不可或缺。房山區編制了詳細的優化營商環境實施方案、行動計劃,以營造更加便利的政務環境、更加開放的投資貿易環境、更加優越的創新創業環境和更加公平的誠信法治環境,助力轉型發展進入“快車道”。
- 標簽:
- 編輯:王麗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