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家博物館入駐天貓 跨界文創產品惹人愛
人民網北京8月16日電 (邢鄭) 15日下午,清華大學文化經濟研究院和天貓聯合發布了《新文創消費趨勢報告》。數據顯示,過去一年,在線上逛博物館的人數首次超過去博物館參觀人數,僅在淘寶天貓逛博物館旗艦店的累計訪問就達到16億人次,其中有1億用戶是“90后”。
同時,全球的博物館正出現“集體上天貓潮”。現已有24家博物館入駐天貓,僅故宮就在淘寶天貓開了6家店,《故宮日歷》一個月可賣6000余本。
據介紹,一直以來,中外博物館都面臨著文創產品品類單一、供應鏈薄弱的難題。對此,天貓品臺提供了一個互聯網化的解決方案,即一方面通過大數據給文創IP的開發提供參考;另一方面,通過調動這些品牌商與博物館從設計開發到生產營銷的深度合作,解決博物館供應鏈的問題,最終推進文創IP的商業化落地。
在這波博物館“集體上天貓潮”中,有不少外國博物館的面孔,大英博物館是第一個進駐天貓的海外博物館。俄羅斯冬宮博物館、美國波士頓藝術博物館、荷蘭梵高博物館、RMN法國國家博物館聯盟等一串博物館都已經在來天貓的路上。
值得注意的是,與國內擁有的數千家博物館數量相比,目前入駐天貓平臺的博物館數量并不算多。對此,天貓平臺營運事業部總經理家洛認為,天貓的目標和理想不是把博物館全部搬到線上做旗艦店,而是如何把博物館有價值的文化和IP有效的傳遞給消費者。天貓要跟每一個文化領域,每一個細分領域內真正有影響力的博物館或機構去做深度開發,樹立起文化開發的商業化標桿,以此帶動文化產業發展。
“我更關注的目標首先是消費者參與,有多少消費者為文化而買單,有多少消費者為文化而參與,以及有多少消費者為文化而溢價。”家洛說。
此外,《新文創消費趨勢報告》還顯示,比起博物館的自營文創產品,年輕人更喜愛博物館與其他品牌的跨界產品。跨界衍生品在整體文創產品市場份額達72%,也就是說,博物館跨界衍生品的規模是博物館自營產品的3倍。如2019年,故宮口紅、江南四大才子春茶、中國探月計劃棒棒糖3款跨界產品,上線便被粉絲一搶而空。
- 標簽:
- 編輯:王麗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