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城縣提筆落墨繪就鄉村振興新畫卷
今年以來,衡水市阜城縣牢記為人民謀幸福的初心,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奮斗目標,將鞏固2018年脫貧摘帽成果作為第一要務,以全面深化改革為契機,把促進鄉村振興與脫貧攻堅緊密結合,統籌謀劃,先行先試,打好組合拳,吹響“后扶貧時代”接續奮斗新號角,走出了村莊美、產業興、民風正的鄉村振興新路子,繪就鄉村振興的新畫卷。
多點發力塑造鄉村美。該縣把美麗鄉村建設作為農村振興發展的基礎性工程,著力完善村莊功能,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強化規劃,立足村多村小、基礎較差的縣情實際,明確了“統籌謀劃、成方連片、集中改造”的建設思路,沿縣城、鄉鎮政府駐地、產業園區周邊和公路兩側,年年推出一批重點村建設,著力提升村莊面貌。把“美麗庭院”創建作為提升全縣農村環境整體品質的關鍵發力點,作為創新社會治理、加強基層建設的有效新載體,使“美麗庭院”創建活動成為美麗阜城建設中具有廣泛影響力的品牌。將旅游文化與鄉村振興相結合,與脫貧攻堅工作相結合,以弘揚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為出發點,以傳承特色民俗文化、手工技藝為著力點,先后發掘了霞口鎮高朝元面塑、王集鄉崔楊布鞋、阜城鎮喬莊籠屜等鄉土特色品牌,打造了紅色旅游小鎮紀莊、農耕文化小鎮鄧屯、古風梨韻小鎮劉老人等一系列傳統旅游景點和八景公園、阜城湖公園等現代旅游景點,其中劉老人百年梨園景區、本齋紀念園景區和八景公園被評定為國家2A級旅游景區,不僅大大提升了縣域文化內涵和第三產業競爭力,還提高了阜城形象和對外影響力。
多元發展助力產業興。該縣大力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補齊農業農村發展短板,創新工作思路,依托大數據改造傳統農業,大力發展“互聯網+現代農業”,強化電商企業與農戶、家庭農場、農民專業合作社的產銷對接,與京東金融集團建立戰略合作關系,設立了首家京東金融扶貧小站,“百年老梨”等50多種特色農產品實現網上銷售,年銷售額達到6000多萬元,被國家商務部評為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縣。堅持把科技農業放在首要位置,與中國農科院、河北農業大學、河北農林科學院等建立了戰略合作關系,在全省首創“五個一”院縣合作模式,創建國家級星創天地1家,省級星創天地2家,省級科技孵化器1家,先后推廣先進種植技術18項,實施農業科技轉化13項。阜星現代農業園區首創“六位一體、八統一分”管理模式,在河北全省進行了推廣。目前,該園區被評為省級精品園區,并被列為市級農產品質量安全示范園區。積極推進品牌農業,堅持一村一品、一鄉一業,到目前,全縣共注冊“阜星”“德隆雙星”“美白伊人”等品牌19個,阜興鴨梨、漫河西瓜被確定為全國一村一品示范品牌,阜星農業園區、豐源瓜菜專業合作社發展的7個農產品被認定為無公害產品,大大地增強了市場競爭力。同時,立足農業產業謀劃推出了梨花旅游文化節、阜城西瓜節、紅高粱文化節等一系列特色產業活動,走出鄉村振興發展的新路子。
多措并舉培育民風正。該縣高度重視加強農村的思想道德建設和公共文化建設,積極培育文明鄉風、良好家風和淳樸民風。深入開展移風易俗,根據群眾生產生活實際,找準工作抓手,深化文明素質教育,通過選樹群眾身邊的道德模范、創建文明家庭等活動進行正面引導,通過治理婚喪嫁娶大操大辦等陳規陋習,大力推動農村精神文明建設,讓文明鄉風養成自覺。豐富完善文化載體,在全縣610個村全部建成了高標準的農家書屋、村民休閑廣場及配套設施,結合文化下鄉活動的開展,進一步豐富了農民的精神文化生活,鞏固了思想文化的陣地,文明鄉風吹遍鄉村的每一個角落。深入開展“傳承好家訓、弘揚好家風”主題系列活動,把每年5月和10月定為“鄉風文明月”,推動形成愛國愛家、相親相愛、向上向善、共建共享的家庭文明新風尚。通過開展“阜城好人”“道德模范”等先進模范人物的評選活動,大力宣傳好人事跡,弘揚好人精神,在全縣上下形成了學習典型、宣傳典型、崇尚典型、爭當典型的濃厚氛圍。近年來,全縣先后有13人次榮獲市級以上道德模范榮譽稱號,19人次榮獲“河北好人”榮譽稱號。大力推進家庭文明建設工作,動員全縣廣大家庭為推動鄉村振興戰略實施和省級文明縣城創建貢獻力量,以好的家風支撐起好的社會風氣,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共建和諧美麗新阜城。(王曉楠)
- 標簽:
- 編輯:王麗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