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經濟:點亮“夜經濟” 城市更靚麗
廣東的夜經濟發展,正在得到越來越多的政策支持。
日前,廣州正式印發《廣州市推動夜間經濟發展實施方案》(以下簡稱《方案》)。《方案》提出,到2022年力爭形成13個全國知名的商圈和一批精品文化項目,全市夜間經濟集聚區達到30個,打造國際知名的“廣州之夜”品牌。
“目前各城市發展夜經濟時要更加注重引導夜間消費升級,超越傳統的吃吃喝喝,上升到文化消費等更高層面的消費。”暨南大學經濟學院副院長劉金山表示。亞太電商研究中心院長陳海權也認為,發展夜經濟,就要引導商家在精神消費、健康消費等領域創造更多的新需求。
發力夜經濟
應與城市管理深度結合
“相比北方城市,廣東氣候溫暖,比較適宜發展夜經濟。”艾媒咨詢CEO張毅認為,廣東毗鄰港澳,與海外交流頻繁。而廣東的夜間,正好是西方國家的白天,方便溝通。此外,廣東改革開放較早,居民消費水平較高且消費需求大,夜經濟發展的基礎較好。
此前,艾媒產業升級研究中心發布的《2019-2022年中國夜間經濟產業發展趨勢與消費行為研究報告》認為,國內線上及線下的夜間消費需求逐漸豐富,夜間消費比例約占總體零售消費的六成,預計2020年中國夜間經濟規模將突破30萬億元。
“夜間經濟不只是日市的延伸,更蘊藏著巨大的消費潛力。”西南財經大學中國西部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毛中根表示,夜間經濟發展可以提供更多就業機會,帶動服務業繁榮,促進消費結構升級,還能延長消費時間,成為消費增長新突破口。
正是在此背景下,廣州將發展夜經濟作為加快建設國際消費城市和文化中心的重要舉措。
記者梳理發現,近年來,省內多個城市紛紛以出臺政策、加強基礎設施等方式促進夜經濟發展:深圳市大鵬新區在2017年就提出打造夜間旅游休閑產品,建設相對集中的夜間休閑餐飲娛樂區和成熟的夜間旅游觀光線路及特色夜間休閑游覽項目;東莞在今年7月對整段東江大道沿岸步行道的路燈情況進行排查、更換,以便利市民和游客的夜間出行;佛山鼓勵發展具有嶺南文化特色的精品民宿,鼓勵旅行社組織游客在該市過夜。
省綜合改革發展研究院副院長彭澎認為,要設法在城市治理和發展夜經濟之間取得平衡,例如可以把飲食街、酒吧街和居民區分開來,此外政府還應在餐飲衛生、夜間停車、公共交通等方面做好管理。
這一點在近期出臺政策中同樣有所體現。《方案》提出,廣州將在有條件的周邊道路適當增加夜間停車位、出租車候客點、夜班公交線路,根據實際情況延長地鐵、公交等公共交通設施的夜間運營時間。
“應該將夜經濟的相關工作落實到政府的公共管理上,進行科學的統籌規劃。”張毅表示,紐約、東京等城市的夜經濟發達,最值得學習的經驗是,這些城市對夜經濟進行統籌組織,如配套24小時地鐵等基礎設施。
劉金山建議,政府應從三個方面加強管理:其一,防止因發展夜經濟導致環境污染等問題;其二,可以在夜間消費集聚區增設智能化監控設備和安保人員,為夜經濟創造更安全的消費環境;其三,依據人口流動規律合理規劃夜經濟集聚區的空間布局,使夜經濟的發展價值最大化。
夜經濟升級
夜間文化消費成為新熱點
每周五傍晚,深圳羅湖東門商業步行街,“民謠東門”系列音樂會臺下的椅子就已經沒有空位。
臺上原創音樂人放下話筒,一個中學生女孩歌唱組合走上舞臺開始唱《平凡之路》。“希望自己可以大膽地去追求夢想,也希望這首歌可以帶給大家勇敢實現自己夢想的力量。”對她們來說,平時只有在音樂節才能看到的演出,就這樣變成了一周一次的翹首以盼。
美食優惠套餐、Cosplay動漫表演、快閃舞蹈……整個八月“鵬城八月歡樂游購”活動期間,東門町作為“深圳十大知名商圈”東門商圈的主力商家,變身為“深圳夜游經濟特色商業示范街”,晚間和白天的營業額比達7∶3。
近年來,夜間的文化消費正在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成為廣東夜經濟從飲食消費向著更多消費領域拓展升級的縮影。
今年8月初以來,廣東省博物館和11家廣州市屬博物館開始在周末等時間實行延時或夜間開放。廣州市商務局日前發布的《廣州夜間消費地圖》提出,促進商旅文體融合發展,將“廣州國際購物節”“廣州時尚周”“國際美食節”等辦成廣州的標志性節慶。
“夜經濟可以順應趨勢推出更健康、持續、老百姓更愿意消費的服務。”廣東發展研究數據庫主任、首席決策分析師余貴波認為,這不僅能豐富老百姓夜間消費的內容,而且能帶動實體經濟的發展,為夜經濟帶來新亮點。
《方案》也提出,廣州將通過引進國內外一流的創意團隊,圍繞“千年商都”“嶺南文化”“都市文化”等特色資源,積極策劃打造一批凸顯廣州特色的標志性文旅項目,建設一批粵港澳大灣區文旅融合發展新標桿和來穗游客“夜生活”重要打卡地。
這樣的變化不止出現在廣州和深圳這樣的一線城市。
在東莞,高埗鎮圖書館、道滘鎮興隆街圖書館等文化場館夜間開放;在潮州,精心打造的“鳳城之光”一江兩岸光影秀、西湖夜景亮燈等夜游項目吸引了眾多游客和市民前往觀賞。
劉金山表示,夜經濟相關服務業也要轉型升級,例如為白天上班群體提供夜晚學習的知識型服務業,包括24小時書吧、知識分享活動等。
“夜經濟不只是啤酒燒烤,其核心是文化和旅游的結合。”毛中根建議,一方面要讓城市部分區域在夜間具備燈光條件;另一方面,讓博物館、科技館等公共空間成為帶動夜經濟發展的重要場所。
全媒體記者 王彪 夏凡
實習生 黃敏璇
更多精彩內容,請點擊進入文化產業頻道>>>>>
- 標簽:
- 編輯:王麗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