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揭秘這些國際流行樂創(chuàng)作背后的故事
原標題:外媒揭秘這些國際流行樂創(chuàng)作背后的故事——
西班牙《國家報》網站9月17日盤點了幾首人們耳熟能詳的國際流行樂和搖滾樂的經典作品,講述了它們創(chuàng)作背后的故事。
U2樂隊的《你若即若離》(1987)
U2樂隊第一支在美國登頂的單曲遠不止是一首普通的情歌,它反映了樂隊主唱博諾身上同時承擔的“閃亮的搖滾巨星”和“忠誠的丈夫”這兩種身份的對抗。那時他已經和現(xiàn)在的妻子艾莉森結婚五年。在U2樂隊的自傳中,博諾曾講述他在歌詞創(chuàng)作中備受折磨,為此他心里很是矛盾,不知道自己應該在忠于藝術還是忠于愛人間如何抉擇。
槍炮和玫瑰樂隊的《我甜美的愛人》(1987)
埃琳·埃弗利是啟發(fā)阿克斯爾·羅斯為《我甜美的愛人》譜詞的靈感繆斯,該曲是上世紀80年代最重要的搖滾作品,也是永恒的經典。創(chuàng)作故事雖浪漫,但二人感情經歷卻頗為曲折。1990年至1991年,他們經歷了從結婚、離婚、復合到徹底分手。1991年埃琳還曾以情感和精神虐待的名義將阿克斯爾告上法庭,最終案件獲得庭外解決。
R.E.M.樂隊的《漸漸失去我的信仰》(1991)
該曲名被很多人錯誤理解。事實上,它只是一首愛情歌曲,其歌名本意為“失去耐心”,這一表達方式常見于美國南部。
布魯斯·斯普林斯廷的《暗夜狂舞》(1984)
斯普林斯廷回憶稱,在作曲的那晚他心中的怒火幾乎無法遏制。這首歌表達了他當時的壓力與沮喪,因為他不得不強迫自己努力以取得巨大商業(yè)成就。他的目標是成為流行音樂文化巨星,而《暗夜狂舞》最終助其實現(xiàn)了這個想法。
披頭士樂隊的《旅行車票》(1965)
乍一看,這似乎是一首寫給某個已經離開講述者生活的女孩的歌,但保羅·麥卡特尼告訴自己的傳記作家巴里·邁爾斯,歌名和一個雙關語有關,是他和約翰·列儂乘火車去懷特島的賴德鎮(zhèn)看望他的表弟時他們一起想到的。
艾德·希蘭和賈斯汀·比伯的《我不在乎》(2019)
兩位歌手合作的這一新歌是2019年夏天的最熱單曲,這都要歸功于歌曲青春且富有感染力的節(jié)奏,以及它采用情書這一獨特手法所創(chuàng)作的歌詞。歌曲并不是向愛人表達愛意(兩位歌手均于數月前完婚),而是簡單地借歌表達無論處于何種境地,愛人陪伴的重要。
麥當娜的《爸爸別說教》(1985)
麥當娜與布賴恩·埃利奧特共同創(chuàng)作了這首上世紀80年代經典的流行歌曲。布賴恩的創(chuàng)作靈感來源于他在北好萊塢高中附近時,透過錄音棚的窗戶聽到的閑話。雖然麥當娜實際貢獻的歌詞創(chuàng)作有限,但是歌詞所傳遞的富有活力的語言與她流行音樂女王的形象完美契合。2009年麥當娜在接受《滾石》雜志采訪時說:“《爸爸別說教》這首歌曲和我反對男權至上的思想完全一致。”
更多精彩內容,請點擊進入文化產業(yè)頻道>>>>>
- 標簽:
- 編輯:王麗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