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設計不應 簡單堆砌傳統元素
“同學們,今晚,說好不哭!”9月17日,廣州美術學院藝術設計學院院長曹雪在朋友圈發了這樣一段話。幾小時之后,由曹雪帶領團隊設計的一只有著酷炫外形的熊貓——“冰墩墩”正式被宣布為北京2022年冬季奧運會吉祥物。消息公布那一刻,說好不哭的曹雪,還是忍不住哭了,58歲的他像個孩子一樣,緊緊地和團隊成員擁抱在了一起。
來自廣州的曹雪,其實是個地地道道的南京人。自從冬奧會吉祥物公布以后,他每天都在接受媒體“轟炸式”的采訪,他笑言“沒想到在這個年紀成了網紅”,但得知是家鄉媒體采訪時,他還是欣然應允,將自己和團隊的創作思路娓娓道來,并深度解析了“冰墩墩”從5816件作品中脫穎而出的艱辛歷程。
“冰墩墩”的原型是一支糖葫蘆
文藝周刊:冬奧會吉祥物的設計競爭者眾多,為什么最終是廣州美院這支南方設計團隊拔了頭籌?能否介紹一下“冰墩墩”的創作歷程?
曹雪:我覺得越是沒見過冰雪的孩子,對冰雪的向往和想象力,反而勝過那些常年生活在北方的人。
2018年10月,北京冬奧組委文化活動部專家到廣州美院進行宣講,那時離北京冬奧會和冬殘奧會吉祥物全球征集的截止日期還有大約20天。時間非常緊迫,但我們接受了挑戰。
2019年1月,北京冬奧組委組織召開專家評審委員會,對全部有效征集作品進行初評和復評,最終從全球5816件設計方案中,選出10組候選設計方案,我們有3組作品入圍,其中“冰糖葫蘆”的方案位列其中,這是冰墩墩最初的創意來源。
因為冰糖葫蘆形象的延展性和運動性有限,無法充分展示冰雪運動的魅力,最終決定只留下了糖葫蘆的的“冰殼”。北京奧組委要求我們在這個“冰殼”里加上我們認為有象征意義的東西,團隊嘗試了虎、鹿、兔,餃子、元宵等,最終變成了一只憨態可掬的熊貓,“冰殼熊貓”得到了評委們的一致認可。
文藝周刊:從北京亞運會吉祥物“盼盼”,到北京奧運會福娃“晶晶”,再到2022年北京冬奧會的“冰墩墩”,國寶熊貓都成為了吉祥物,您和您的團隊如何讓這只熊貓變得與眾不同?
曹雪:說實話,確定是“熊貓”之后,如何讓我們這只熊貓與之前見到的所有熊貓不一樣,這個難度確實很大。
我們觀看了大量冰雪運動紀錄片,去滑雪場滑雪,體會冰雪運動的動作技巧,并赴四川臥龍近距離觀察熊貓的姿態和動作,最終,我們將熊貓“內八字”行走的典型萌點提煉出來,加入冰雪運動的姿態,瞬間提升了熊貓的可愛指數。在整個創作過程中,冰殼一直是我們堅持的亮點,我一直認為,如果殼丟了,我們的“魂”也就丟了。頭部冰殼裝飾的彩色光環,其靈感源自于北京冬奧會的國家速滑館——“冰絲帶”,當頭部的彩色光環發光轉一圈,冒出一個聲效,冰墩墩身上就出現了冰刀、滑板和護目鏡等。這是我們給冰墩墩的創意想法,也讓它與傳統熊貓形象相比,更富科技感和未來感。
“太空熊貓”后續故事將陸續發布
文藝周刊:您覺得“冰墩墩”這個形象會被孩子們喜愛嗎?
曹雪:冰墩墩的毛絨質感和冰晶透亮的外殼,這兩種材質會形成一種“對比統一”的美,小孩玩的時候就可以把它拆卸下來,體驗感會很好。
根據調查表明,歷屆吉祥物的消費群體一般是9歲左右的少年兒童及其家長,孩子們的喜愛成了這次吉祥物的重要評審標準。今年7月,組委會把兩套冬奧會、殘奧會的吉祥物組合和網絡下載的圖片混在一起,放在北京240名小學生面前,讓他們選擇喜歡的作品,最終,冰墩墩以絕對優勢勝出。
文藝周刊:在吉祥物宣布那一刻,您是一種怎樣的心情?
曹雪:說實話,那一刻,我腦子一片空白。在此之前,我做的很多設計都是由我個人完成的,但這次,我們團隊奮戰了整整10個月,沒有一天休息過,付出的精力、時間以及所面對的壓力,都是前所未有的。在這十個月中,出于保密需要,修改方案不能快遞或通過電子郵件,每一次都需要團隊成員從廣州“人肉快遞”送到北京冬奧組委,有時為了提升效率,還需當天往返。這次經歷無論對于我個人,還是我們團隊,都是一次史無前例的歷練,讓我們終身難忘,也算是傳承了奧運的拼搏精神。
文藝周刊:圍繞“冰墩墩”這個吉祥物,接下來還會有哪些創意開發?
曹雪:我們正在開發冰墩墩的表情包,目前第一期剛剛上線,微信用戶可以在表情商店里下載使用。10月份,冰墩墩長毛絨玩具也將面世。未來我們還將和中國航天部合作,讓冰墩墩給青少年普及太空知識,進行科普活動,讓其成為名副其實的太空熊貓。
設計師不能有“藝術家的脾氣”
文藝周刊:您是土生土長的南京人,然后又去廣州發展,能否簡單介紹下您的個人經歷?
曹雪:我是南京人,1985年,畢業于無錫輕工業學院造型美術系(后改名為江南大學),之后留校任教。有一年,我到南方考察用人單位對畢業生的評價,其中一站是廣東省廣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期間給員工做了一次講座,結果就留下了。2006年,我又重回高校,來到廣州美術學院當老師。
文藝周刊:您覺得這次“冰墩墩”的設計成功,給“中國設計”帶來了怎樣的啟示?
曹雪:我覺得中國設計要大膽地走出去展示自己。這幾年,我一直擔任《塔外》展覽的策展人,游歷了倫敦、巴黎、米蘭等國際大都市,目前這個展覽已經進行到第三屆了。
策劃這樣一個展覽,目的是傳播當代中國的價值觀和審美追求,講好“中國故事”。許多外國觀眾看完之后都驚呼:原來中國設計不是只有剪紙和臉譜,中國設計也可以如此現代和時尚。
需要指出的一點是,中國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因此很多中國設計師喜歡在作品中加入傳統元素,但加入的方式簡單粗暴,就是把老祖宗的東西復制、粘貼下,我覺得這不是真正意義上的文化傳承。真正優秀的中國設計,不是對傳統元素的堆砌,而是對中國當代生活狀態、審美方式、思維方式的自然流露,這才是文化自信的真正體現。
文藝周刊:您心目中的優秀設計師應當具備什么樣的眼界和技能?
曹雪:設計師應該是“眼高手低”,眼高即“眼界要高”,要有國際化視野,這體現了設計師自身的格局和審美,但同時要把身段降低、接地氣。比如這一次設計冰墩墩,我們面對的是九歲的孩子,就需要我們降低身段,從孩子的視角和思維出發設計產品。我一直說,設計師不能有藝術家的脾氣,做一些自娛自樂的事情,而是要有人文關懷的精神,將你的設計理念、審美預判融入到作品中,設計出真正滿足人們需求的好作品。
更多精彩內容,請點擊進入文化產業頻道>>>>>
- 標簽:
- 編輯:王麗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