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安檢察建議促被毀林地異地復綠35畝
一年前,在江蘇省海安市城東鎮沈海高速西側路段,一大片生長在高速公路旁的意楊樹被人無端砍伐,造成嚴重損失。
一年后,海安市人民檢察院通過公益訴訟訴前檢察建議,一塊方圓35畝的林業生態恢復基地暨生態環境警示教育基地,在離沈海高速樹木遭砍伐路段1公里開外的一處農村集體預留地落成。
一年的時間,海安市檢察院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促成違法行為人異地補植苗木3000株復綠35畝,打了漂亮的一仗。
2018年5月,蘇州某鋼結構工程服務部(下簡稱蘇州服務部)與海安市某家具市場簽約,由蘇州服務部負責制作鋼結構廣告牌8座,并負責高炮廣告牌周圍樹木15米以上部分的砍伐,確保廣告面觀感無遮擋。同年7月14日,蘇州服務部安排員工芮某負責聯系鋸樹事宜,芮某隨即聯系何某等12名農民工,使用油鋸、吊車等工具,對廣告牌區域綠化帶內的樹木進行砍伐。其中,14棵樹被齊根砍掉,另有875棵樹被高矮不等地砍到腰部。砍下的樹木出售得款5萬多元,被何某等12名農民工平分。
海安市林業主管部門接群眾舉報后,經過調查,將芮某、何某等人未取得采伐許可證盜伐林木案件移送公安機關立案偵查。但案發地林業資源和生態環境被破壞的狀態一直未得到處理,社會公共利益持續處于受侵害的狀態。
2018年底,海安市檢察院發現這一線索。經檢察官辦案組分析研究認為,涉案高速公路綠化帶具有保護路基、防止水土流失、防風固塵等功能,屬于生態公益林的范圍,遂展開公益訴訟調查。2019年1月,海安市檢察院向市林業主管部門發出訴前檢察建議,建議其履行職責,確保被破壞的林業資源和生態環境得以恢復。
林業主管部門積極開展磋商工作。經協商,各方達成一致意見。蘇州服務部委托第三方綠化公司補種女貞樹2000株;何某等12人自行購買并栽種女貞樹1000株,兩年管護期后成活率不低于95%。此外,經協調,案發地鎮政府同意提供轄區內一處農村集體預留地35畝作為林業生態恢復基地,同時設立生態環保警示教育基地。
3月15日,在海安市檢察院與當地林業主管部門監督下,何某等12人如期種下了1000株自行購買的女貞樹,蘇州服務部委托第三方綠化公司補種女貞樹木2000株也全部到位,管護工作按序進行。8月2日,海安市檢察院第五檢察部主任戎益華與助理再次來到該基地,欣喜地看到3月份時種下的樹苗,經過近半年的精心培育,已枝繁葉茂,郁郁蔥蔥。
陸吟秋 孟杰 法制日報
- 標簽:
- 編輯:王麗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