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浮虧78% 互聯網母嬰第一股寶寶樹市值蒸發100億
原標題:阿里巴巴浮虧78%! 互聯網母嬰第一股寶寶樹市值蒸發100億
潮水褪去,才知道誰在“裸泳”?
阿里巴巴、復星集團加持,曾經的100億“互聯網母嬰第一股”:寶寶樹(01761.HK),正在隕落。
上市未滿一年,股價已兩度腰斬,總市值蒸發超100億港元。而阿里巴巴戰略入股寶寶樹一年,浮虧比例已超78%。
寶寶樹周K線圖
屋漏偏逢連夜雨。據媒體報道,寶寶樹內部也正在發生動蕩:開始大規模裁員,裁員人數接近總人數的30%,其中技術團隊最高裁員50%,內容運營團隊最高裁員30%。
更有市場傳聞,寶寶樹創始人兼CEO王懷南出走,并加入美國電子煙企業Juul。但,今日(9月26日)下午,王懷南現身微博直播并直面回應傳聞:
面對寶寶樹的上億用戶,我們有責任也有義務將這條路走下去。我對寶寶樹是有情節的,寶寶樹是我終身追求的事業。
我對股價既關心也不關心。與我們核心團隊、CFO一樣,我關心的部分,是長期寶寶樹市值的管理和走向。
眼看他起高樓:“互聯網母嬰第一股”
寶寶樹成立于2007年,推出babytree.com,旨在“為中國準父母搭建一個相互交流及獲得最佳孕育建議的在線平臺” 。
寶寶樹成立的時間早于大多數母嬰類社區,并搭上了中國80、90后年輕父母的互聯網紅利。根據艾瑞咨詢統計,92.4%的80、90后父母都選擇通過母嬰 APP 獲取母嬰知識。
在母嬰家庭領域深耕11年后,截止到2019上半年,寶寶樹的活躍用戶已經達1.56億,成為中國最大、最活躍的母嬰類社區平臺之一。
據國內知名移動互聯網大數據監測平臺Trustdata發布的《2019年上半年中國移動互聯網行業發展分析報告》顯示,截止到2019上半年,寶寶樹孕育APP流量穩居母嬰孕育市場第一,成為行業內唯一月活過1000萬的母嬰社區APP。
2018年11月27日,寶寶樹迎來高光時刻:登陸香港資本市場,成為“互聯網母嬰第一股”,發行價6.8港元,股價于2019年3月6日沖到頂點,每股8港元,總市值一度超135億港元。
據招股書顯示,寶寶樹于2015-2017年期間,營收呈現爆發式增長,但持續三年虧損超21億元。
但,2018年首次實現盈利,凈利潤規模達5.26億元,而營收增速卻突然放緩。
截至目前,公司第一大股東為創始人、董事會主席王懷南,復星集團、阿里巴巴、好未來分別位列公司的第二、三、四大股東。
其IPO招股說明書的第一句話便是“我們是以MAU計中國最大、最活躍的母嬰類社區平臺,致力于服務年輕家庭”。
然而在上市的高光之下,寶寶樹卻正在慢慢迷失方向。
最大的軟肋:嚴重依賴廣告業務
互聯網1.0時代,是流量為王的時代。而流量變現最簡單的方式便是:廣告,躺著收過路費即可。
因此,號稱“中國最大、最活躍的母嬰類社區平臺”的寶寶樹很快便找到了賺錢模式,就是賣廣告。
據招股說明書顯示,2015年廣告業務便給寶寶樹貢獻了1.67億元的營收,占比高達84%。2016年開始,寶寶樹試水電商、知識付費,但都未能扭轉嚴重依賴廣告業務的局面。
2017年,寶寶樹廣告收入占總營收的51%,而到了2018年,這一數據暴增至78.4%。截至2019年6月,這一數據再度攀升至87.9%,創下歷史新高。
然而,廣告行業的寒冬來得太快。據CTR《2019中國廣告主營銷趨勢調查報告》的數據顯示,中國廣告市場總花費從2018年2月起就一路下滑,全媒體廣告費從增速2018年2月份的26%一路下滑至2019年1月份的-5.9%。
正如寶寶樹年中財報所言,廣告業務極易受經濟環境影響,在2019年整個行業廣告萎縮之時,嚴重依賴廣告變現的寶寶樹,確實難以獨善其身。
2019上半年的財報顯示,寶寶樹上半年營收2.41億元,同比下降40.9%,凈利潤再度出現虧損,虧損金額近1億元。其中,廣告業務收入同比降29%,系5年以來的第一次下滑。
而且,垂直類社區的廣告業務想象空間比較有限。即便2019上半年寶寶樹的活躍用戶已經達到1.56億,而廣告收入也只有2.12億元。
于是,寶寶樹努力拓展未來的想象空間,開始嘗試與平臺上活躍的1.4億用戶們做電商生意。
電商夢,一場空
似乎每一位互聯網玩家:騰訊、網易、汽車之家、小紅書……都有一個“電商夢”,但到頭來都是大喜大悲,草草收場。
寶寶樹坐擁著1.56億重度垂直的活躍用戶,自然也有一個“電商夢”。不可否認,寶寶樹切入電商領域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
首先,寶寶樹的用戶以年輕父母為主,消費能力強,且中國嬰兒的生意最好做;
其次,據第三方咨詢機構沙利文報告,2017年中國年輕家庭的消費市場規模達11萬億元,僅就母嬰行業市場規模達到3萬億,并且預計未來5年還將以12%的年均增長率繼續高速增長。
數據來源:廣證恒生證券
據寶寶樹招股書顯示,其同時采用直營、平臺2種模式切入電商業務,直營模式下將銷售額全部確認為營業收入,平臺模式則將收取第三方商戶的傭金確認為營收。
但,對于濃厚基因的社區,轉型電商的壓力非常大,寶寶樹的電商路走得異常艱難。
2017年,寶寶樹電商平臺、直營GMV(成交金額)分別為12.6億、2.08億元,第三方賣家的GMV占比高達85.8%。
2018上半年,電商平臺、直營GMV分別為4.99億、5860萬,合計5.58億,較2017年上半年下降30.9%,電商路慢慢走不通了。
從2018上半年開始,寶寶樹直接不再披露電商的GMV數據。
更值得一提的是,連續4年時間,寶寶樹的自營電商基本上“賠本賺吆喝”。
2015年,寶寶樹直營業務進貨成本3358萬元,收入只有3264萬元,“虧本”94萬;
2016年、2017年、2018年的進貨成本、賣貨收入仍然相差無幾,寶寶樹的電商生意仍然沒有入門;
2019上半年,寶寶樹直營收入跌到830萬元,而存貨成本高達4100萬元,“虧本”3200萬,似乎開始“清倉、虧本大甩賣”。
除了“賠本賺吆喝”以外,寶寶樹每年還要花掉3-4000萬的市場費用、3000萬左右的經營租賃費用……在直營電商業務中。最終卻不了了之,還得依賴起伏不定的廣告收入。
“電商夢”破裂的原因在于,電商不僅僅是一個流量生意,對供應鏈管理和平臺運營的要求極高。如果平臺將過多精力放在電商業務,勢必會影響到其社區用戶的體驗。最近探索電商路徑的小紅書,也遇到了同樣的問題。
寶寶樹在2019上半年的財報也解釋,電商系統開發技術復雜程度高于預期,知識付費業務戰略轉型等諸多因素疊加,整體業績出現大幅下滑。
阿里入局,一年虧掉78%
自己玩不轉電商,寶寶樹決定傍上中國最會做生意的阿里巴巴。
2018年5月,阿里投資2.14億美元(約合16.77億港元)獲得寶寶樹9.9%股權,估值高達140億元人民幣。同時簽訂戰略合作協議,合作范圍涵蓋電商、廣告、C2M、知識付費等領域。
但,“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的豪言,似乎在寶寶樹這里未能實現:
2019年3月,寶寶樹披露2018年年業績,市場大吃一驚:獲得阿里“加持”的電商業務收入較2017年下降59%!
2019上半年,寶寶樹的電商業務進一步萎縮,收入僅剩下1950.5萬元,同比下降幅度高達78.5%。
廣告、電商、知識付費3大業務模塊,全部萎縮,裁員風波來襲,寶寶樹的股價便上演無底洞式的下跌。
上市之初,港股市場將寶寶樹的股價炒到8港元、134億港元的總市值,而如今寶寶樹已跌到2.2港元/股,總市值僅剩37億港元,期間最大跌幅超過73.6%。
據寶寶樹的財報顯示,上市以來,阿里巴巴未曾減持過寶寶樹的股份,截止到2019年6月30日,仍持有1.65億股,占總股本的9.78%。
以今日收盤價計算,阿里巴巴持有的市值僅剩3.7億港元。意味著,2018年5月份入股以來,阿里巴巴在寶寶樹的投資浮虧超過13億港元,虧損比例高達78%。
核心業務下滑、電商夢落空、股價兩度腰斬、裁員風波之下,寶寶樹的未來前景不明,秋意寒涼。
- 標簽:
- 編輯:王麗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