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素質訓練進入MBA課堂
隨著MBA招生規模的不斷擴大,MBA學生的心理狀況日益受到關注。心理測試、專家分析、互動游戲、野外拓展……這些內容組成的“心理素質訓練”,正越來越多地出現在本市各類MBA的課程表上。
走出過去的光環
華東理工大學是本市較早在MBA中開設這一課程的高校。關于課程的效果,即將從該校獲得MBA學位的何靜這樣評價:“改變心態,改變思維方式,從過去的光環中走出來。這是我到上海以后上的第一堂課。”
何靜告訴記者,當初辭職來到上海攻讀MBA時,滿心以為“MBA是個魔術袋,想變什么都可以”,可現實給了他“無情的一擊”:想找份工作邊干邊學,簡歷寄出去,兩三個月猶如石沉大海;和學長們聯誼,發現他們個個經歷都比自己輝煌,“如果我去競爭他們的崗位肯定失敗。”他說當時感覺一下子跌入了低谷,沒有了方向和信心。
認識自己優缺點
被嚴重的挫敗感所籠罩的又何止何靜一人。據華東理工大學工商經濟學院副院長黃廬進介紹,何靜所在的這一屆MBA班上,全班35名學生多半如此。這種狀態讓院方憂心忡忡,如何挖掘每個人的潛力,讓學生正確認識自己的優缺點,成為解決問題的關鍵。
于是,心理素質訓練應運而生。據何靜介紹,作為一門必修課,這一課程共有20課時,分成兩個階段。第一階段由學生互相分析各自的問題,找出解決的途徑;第二階段則請已畢業的優秀學員“現身說法”,幫助學生明確方向,重塑自信。課程的形式則多種多樣,包括室內講座、體育活動和戶外開拓,最遠的一次到了蘇州,用夜間登山來鍛煉學生的抗壓能力和團隊精神。
心理課不是點綴
葉斌是華東師大心理咨詢中心主任,也是華東理工MBA心理素質訓練課程的主要設計人之一。據他介紹,心理素質訓練只是一個統稱,其實各個學校的側重點都不同。如華東理工注重溝通能力和積極心態,上海交通大學以培養自我覺察能力為主,東華大學則把重點放在對壓力的緩解上。不過他也提醒說,MBA心理素質訓練不能一窩蜂。現在有些學校將此類課程當作點綴,只有半天到兩天左右的課時,毫無任何針對性可言,效果可想而知。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