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扎實推進項目審批改革 全流程審批時間壓縮一半
今年以來,我市扎實推進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制度改革各項工作任務。記者從有關方面獲悉,合肥市工程建設項目審批管理平臺于9月30日正式上線運行,工程建設項目全流程審批時間將縮減至110個工作日以內,較之前壓縮一半,標志著我市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制度改革取得階段性成果。
市級新辦項目一律在平臺申報
我市在依托安徽“互聯網+政務”的基礎上,按照“引進、融合、創新”的建設思路,“橫向到邊、縱向到底”建設要求,建成全市工程建設項目審批管理平臺。“平臺正式上線運行后,我市市級新辦項目(特指改革涉及的六類)一律使用審批管理平臺進行申報。”市城鄉建設局負責人表示。
據介紹,管理平臺建成后,縱向相繼與住建部、省住建廳審批平臺、安徽省政務網、安徽省投資項目在線審批監管平臺等成功對接。橫向上,將打通各個審批部門之間“信息孤島”,形成統一的信息數據平臺,促進資料、信息和服務的共建、共享、共用、共認,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審批協同和數據共享。
審批時間壓至110個工作日以內
通過優化審批流程,壓縮辦理時限,我市工程建設項目全流程審批跑出“加速度”。“我市將工程建設項目劃分成6類,按照既合理縮減時間、又防止盲目壓減時限的原則,對每個審批事項的承諾時限進行嚴格審查,確保控制在合理范圍之內,使得各類項目總審批時間縮短至40~110個工作日,較改革前的平均200多個工作日,壓縮了一半。”市城鄉建設局負責人說。
具體來說,政府投資建設項目(房屋建筑類)的總審批用時不超過110個工作日;政府投資建設項目(線性工程類)的總審批用時不超過75個工作日;一般社會投資項目的總審批用時不超過83個工作日;帶方案出讓用地的社會投資項目的總審批用時不超過70個工作日;工業建設項目的總審批用時不超過40個工作日;小型社會投資項目的總審批用時不超過75個工作日。
“一窗受理”提高審批效率
“我市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實行清單管理,做到‘清單之外無事項’,從源頭上杜絕‘審批搭車’現象。”市城鄉建設局負責人介紹說,市審改辦對全市審批項目清單進行梳理,共計136項(含部分水利、公路、港口工程建設事項),涉及17個市直部門、5類市政公用服務單位以及相關中介服務機構,按照“減、放、并、轉、調”要求,取消22項、暫不列入22項(水利、公路、港口工程建設事項)、7個事項合并成3項,最終確定保留審批事項88個。除了審批清單有標準,在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制度改革過程中,我市還實現了項目分類標準化、申報材料標準化,讓規范審批事項有標可依、有據可循。
值得一提的是,為避免申報單位(人)來回奔波多個部門,提高審批效率,我市通過整合各部門和各市政公用單位分散設立的服務窗口,在市政務服務管理局設立綜合窗口統一收發,實施“前臺一窗受理,后臺協同辦理”的審批服務新模式,實現了申請單位(人)“一對N”到“一對一”的轉變,讓進“一家門”辦“多家事”變成現實。
- 標簽:
- 編輯:王麗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