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中文大學研全球首部血液檢測AI便攜式顯微鏡
中新網10月11日電 據香港《星島日報》報道,日前,香港中文大學生物醫學工程學系研究團隊,開發出全球首部用于檢測血液的人工智能便攜式定量相位顯微鏡,具備輕巧便攜、測量精度高及制造成本低等優點,中大料3至5年后將研究成果商業化。
香港中文大學生物醫學工程學系教授周仁杰(圖)表示,該儀器體積較醫院常用的小逾9成,料3至5年后可投入市場。圖片來源:香港《明報》/許芳文 攝
中大生物醫學工程學系教授周仁杰率領的團隊,開發的“人工智能便攜式定量相位顯微鏡”,可識別不同類型的人類白細胞,儀器重量少于5公斤,大小如一個公文包,可隨身攜帶到任何地方使用;而且省去使用試劑等消耗品,更不需由專業人員進行化學染色,也不需由臨床專家分類和計算細胞,分析過程由電腦自動完成,因此可以快速地在數分鐘內得出檢測結果,準確度超過9成。
周仁杰表示,以往有研究員嘗試把人工智能與傳統的血液檢測方法結合,但因難以分辨細胞影像而不成功,“我們的高精度定量相位顯微鏡技術,可與人工智能的深度學習技術相結合,通過在二維定量相圖像中學習數千個細胞的形態特征,可自動分辨健康血液樣本中的單核細胞、粒細胞、淋巴細胞中的T細胞和B細胞。”
項目剛完成概念驗證研究,計劃2020年與醫院合作進行臨床認證,料3至5年后將研究成果商業化。
團隊也會繼續開發其他人工智能模型,用于分辨紅細胞和所有其他血細胞類型,嘗試進一步用于區分細菌及辨別干細胞等,期望最終可檢測血液中的癌細胞。
免責聲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聯網,并不代表本站觀點,本站不對其真實合法性負責。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權益,請告知,本站將立刻處理。聯系QQ:1640731186
- 標簽:
- 編輯:王麗
- 相關文章
TAGS標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