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需要心理保健
從機體方面講,中年是向老年過渡時期,生理和心理功能均處于下降階段,如動脈硬化發生率逐漸上升,消化、呼吸系統的機能逐漸減退,這些,使得40歲以后的中年人,能負擔的運動量和強度都遠不及青年,使中年人機體的負荷能力與其社會角色,逐漸呈現不相匹配的現象,心身疾病如高血壓、冠心病、癌癥、糖尿病、潰瘍病、支氣管哮喘、性功能障礙及精神抑制等發病率大大增加,成為人生多事之秋,所以,也必須注重身心健康。 那么,中年人如何心理保健呢?應當做到以下幾點:
一、心胸開闊、情緒穩定而樂觀:在中年人的致病因素中,心理社會刺激居重要地位,中年人應了解這點,在復雜的工作與生活環境中培養開闊的胸懷,養成不計較小事,對重大事件亦應保持克制能力,使其反應強度適當,以符合心理健康需要。即使遇到不順心的事和挫折,也應學會盡快從不良情緒中解脫出來,保持穩定而樂觀的情緒。
二、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健全的心理適應能力是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的基礎,中年人應注意增強此能力,善于和各不同的人相處。為此,要做到正確評價自己,客觀評價自己的優缺點、興趣、能力、性格等,同時要正確了解他人,并注意不斷增進與周圍人的了解,以利融洽相處。此外,積極參加社會活動,開闊眼界,擴大交往范圍,可增強心理上的安全感。
三、對人對事不抱過高的期望:要根據自己的條件和現實允許的情況需求,不要勉強去做根本辦不到的事情,這樣就不會自我膨脹,讓煩惱困擾自己,將心理平衡建立在理智的基礎上,實現“知足者常樂”。
四、勞逸結合:注意腦力勞動和體力活動相結合,這是調節大腦思維,保持身心健康的有效方法。尤其是在工作、生活擔子較重的情況下,一定要學會忙里偷閑,堅持鍛煉,從體力方面給繁重的身心勞動提供支持條件,使身心潛力得到更有效的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