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樂比錢重要
與其他社會群體相比較,她們更有花錢的激情和沖動,只要東西夠時髦夠味道,她們就會一擲千金———她們成為拉動時尚消費的絕對主力。
她們每天出入于高級寫字樓、商場、會所、酒吧、健身中心……她們經濟獨立、生活自由、敢于投資、無壓力地消費和物質化地生存。她們是廣告業、出版業、娛樂業和媒體業等的產品及服務的生產者和消費者。與其他社會群體相比較,她們更有花錢的激情和沖動,只要東西夠時髦夠味道,她們就會一擲千金———她們成為拉動時尚消費的絕對主力。
一本名叫《經濟學人》的世界經濟類權威雜志日前出現了這么一個新名詞———“單身女子經濟”,這些獨自生活在倫敦、紐約、東京、巴黎等國際大都市,受過高等教育,專業方面表現出色,不會為了經濟壓力結婚的女性,她們的消費狀況正日益凸顯出自己的特征和模式,在經濟學界被稱為“單身女子經濟”。在我國北京、上海等大城市,這方面也出現了驚人的相似情況。這一情況引起國內經濟界專家人士對這一群體現象的研究。“單身女子”就是上面所描述的一個群體。
“單身女子經濟”浮出水面
焯焯小姐,28歲,現在北京供職于一家報社,編輯。天性樂觀的她有著一雙洞察力很強的眼睛、保持著窈窕的身材和保養得姣好的面容。
研究生畢業留京后,她租房有近兩年的時間。其實每個月1000元的房租,對于她來說是一筆不小的開支。“與其每個月交房租,還不如買房每個月還貸。再說了,2008年奧運會之前,房價也降不到哪兒去。”她于是狠狠心,于2001年下半年在北四環買了個一居室,付了8萬元首付,余下按揭,就這樣2002年上半年搬進了新居。
如今,在感情方面幾經挫折依然單身的她,住在自己一手打造起來的新居里,感覺格外踏實。這個58平方米房子的裝修全是她自己設計的。在她的衣櫥里,可以發現各式各樣的名牌服裝。雖然僅有一個人的服飾,但對于她來說,高大的衣櫥依然顯得有些狹小。
她說,她最喜歡的專賣店是百圖,最喜歡的健身房是舍賓,最喜歡去的地方是維也納。和買房計劃同時進行的還有她的繼續深造計劃。對于做經濟版編輯的她,深感手頭的知識還不夠用,于是在2001年就籌劃著讀MBA。經過近一年的苦讀,2002年終于考上了清華的MBA。現在職就讀。
借著貸、讀著書、努力工作著的焯焯小姐美麗且光彩照人。
在我國大城市像焯焯小姐這樣的女性不在少數,她們匯成一個群體。僅以上海現有20萬白領青年的統計數據推測,年輕的女性白領約有10萬人。而這部分都市女性,單身族又占了很大的比例。
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數以萬計的年輕單身女性這一特殊的消費群體因為工作、休閑、消費需要而正迅速成長為都市經濟中的新“亮點”。
有一份在京滬深等城市女性中進行的調查顯示,“單身貴族隊伍將更加擴大”。數據顯示,上海等城市女性認同獨身觀念的,有82.79%,在高學歷女性群體中,這個比例達到89.94%。
“單身女子經濟”潛力巨大
近年來,盡管我國政府采取各種手段刺激消費,但始終成效不大。人們仍然是捂緊自己的錢袋,很謹慎地消費。于是經濟學家不得不將注意力放到一些群體上。
2002年,“單身女子經濟”浮出水面,經濟學家為此眼前一亮。據調查,我國女性消費者有4.8億之多,其中有21%是單身女子。和其他階層、群體相比,“單身女子”更讓人心動,因為她們的錢袋永遠敞開著。
對于“單身女子”來說,首先要解決的是“窩”的問題,于是買房成了必修課。據國內某網站調查了北京、上海、廣州等地8個房地產代理商得出結論,以自己個人名義購買房子的女人逐年在增加,其中,63.2%的女人表達了“如果我有錢,第一件事是買房子”的愿望。
除了房地產外,單身女子還將拉動“休閑經濟”。空閑時間,單身女子去購物,與朋友聚會,參加晚會,或是上健身中心等。據調查顯示,購物仍然高居單身女子喜歡做的事情第一位。此外度假、學習、健身、看電影、外出吃飯等也是她們喜歡做的事情。如今大量女性雜志、女性網站、女性暢銷書乃至女性電視頻道已經或將要大張旗鼓地占據市場。作為國內權威的高檔女性生活雜志之一,ELLE雜志擁有眾多的讀者,每月有超過150萬的中國女性讀者購買ELLE,其中69%未婚。“她世紀”已成為服務業流行的詞匯之一,“為她服務”也成為經銷商們掛在嘴邊的常用詞語。
對于“單身女子經濟”,專家指出,如果商家能抓住機會及早下手,專門針對這群人來投資其中有潛力的項目,那么一定可以從中得到豐厚的回報。
免責聲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聯網,并不代表本站觀點,本站不對其真實合法性負責。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權益,請告知,本站將立刻處理。聯系QQ:1640731186
TAGS標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