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分析療法與行為療法有何異同
從20世紀以來,在心理學上有兩個大的派別,因此,在心理治療方法上也有兩個大的體系。這兩個學派的歷史背景、理論基礎不同,采用的方法不同,其結果也不同。這兩個學派的療法,一個叫精神分析療法,其理論基礎是弗洛伊德創建的心理動力學;繼承和發展其理論和方法的著名學者是亞歷山大和鄧巴等。他們認為疾病是潛意識壓抑的結果;主張通過內省的方式,以自由聯想、精神疏泄和分析解釋的方法,幫助病人徹底領悟,重新認識和改變原來的認識和行為模式。同一學派的學者,其觀點和內容有很大的差異,說明其理論的定型是有很大變異的。其理論來自于臨床,不能用實驗來驗證。這個學派對世界各國,特別是美國臨床心理學家有極大的影n向。精神分析療法有許多學派,完全按照弗洛伊德的程序治療者叫做經典精神分析療法。現在臨床上經常采用的簡易精神療法也來源于精神分析療法體系。心理治療的另一個大的學派叫行為主義學派,許多行為療法的理論基礎是行為主義心理學。行為主義心理學的創始人是華生,他認為心理動力學派的學者們提出的“潛意識”、“壓抑”等一些概念都是主觀的想象和猜測,這種推斷出來的心理活動是不能進行實驗研究的。而心理學家研究的最適宜的對象應當是可以通過實驗證明的行為。不同的條件和環境可以致病,通過學習改變不同條件和環境也可以預防和治療疾病。發展其理論并形成許多種行為療法的學者有艾森克、沃爾帕和斯金納。斯金納根據經典條件反射和操作條件反射學說和實驗所累積的科學研究成果,經過自己實驗室的研究,創造了學習理論;他們主張通過學習即通過操作條件訓練來改變異常行為和內臟功能,從而達到防治疾病的目的。當代發展起來的生物反饋療法,從其歷史、理論基礎上來看,也是建立在學習理論基礎上的。這個學派的理論基礎比較統一,一切都要求通過實驗取得成果而后在臨床上驗證。現代行為醫學的形成和發展從根本上講是來源于行為學派的理論、實驗研究成果和臨床實踐。
為了更進一步地說明精神分析療法和行為療法的不同,以下引用英國著名臨床心理學家艾森克所作的比較:
精神分析療法與行為療法的比較
---------------------------------------------------------------------
精神分析療法 行為療法
---------------------------------------------------------------------
1.在標準形式上沒有適應的 1.建立在可驗證的基礎上,
定型,缺乏統一的理論依據。 定型化,基于一貫的理論。
--------------------------------------------------------------------
2.未作必要的控制或實驗, 2.為了驗證其基礎理論,制
而從臨床引伸出來。 定設計,作實驗。
---------------------------------------------------------------------
3.認為癥狀是由潛意識(情 3.認為癥狀是不適應的條件
結)造成的結果。 反射。
--------------------------------------------------------------------
4.認為癥狀是壓抑的證據。 4.認為癥狀是錯誤學習的證據。
--------------------------------------------------------------------
5.相信癥候群是由防御機制 5. 相信癥候群是由環境條件與植物
決定的。 神經不安定性的個人差別決定的。
---------------------------------------------------------------------
6.對于心理障礙的治療必須 6.對于心理障礙的治療,全部與現
全部基于生活史。 在的習慣有關聯而與生活史無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