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泄不良情緒是一種心理需要
失望的小倩
時間:2005年5月29日
地點:廣州市白云區(qū)某小區(qū)
人物:小倩(5歲)小倩媽
小倩在幼兒園里,挺有名氣的,她講的故事,為幼兒園爭得了榮譽;她的繪畫作品,被刊登在了省級雜志上……家中有女萬事足。按理說,有個這樣的女兒,小倩媽應(yīng)該心滿意足了,可是,小倩媽最近卻感到非常苦惱:小倩現(xiàn)在做什么事,注意力都難以集中,而且時常發(fā)呆。
小倩媽找不到孩子變成這樣的原因。
五一放長假前,小倩媽就和小倩說好了,放長假時要帶小倩去湖南看望小倩的姨媽。小倩和這個姨媽的感情非同一般。因為小倩的父母工作忙,所以,她在很小的時候,就是姨媽帶她,一直帶到了3歲半,直到姨媽出嫁,才由媽媽來照顧。
“媽媽,你肯定會帶我去看姨媽吧?”雖然小倩媽已向小倩說了多次,可小倩還是每天都要追問。
“當(dāng)然,”小倩媽肯定地答復(fù)她,“一定會去!”
聽到媽媽這樣回答,小倩就會開開心心上床睡覺,而且,睡夢中,還會露出甜美的笑容。
小倩實在是太想見到姨媽了。她甚至還為姨媽準(zhǔn)備好了禮物,那是她用積攢下來的零用錢買的一個零錢錢包。她每天在日歷上畫一個圈,看著這些圈圈一天天地逼近5月1日,她都會笑出來。離5月1日還有3天的時候,小倩就給姨媽打了電話,讓姨媽一定要去接自己,因為她想在下車時,第一眼就看到姨媽……
還有兩天就是五一時,小倩媽媽所在的單位,派小倩媽去貴州出差,需要4天的時間,而小倩爸早已策劃好,要去別的城市參加同學(xué)聚會。小倩媽把這一消息告訴了小倩:“五一的時候,不能去姨媽家了。你和保姆阿姨呆在家里,一定要聽話喔。”
小倩當(dāng)時就不吭聲了,沉默著回到了自己房間,鋪好畫紙,用力地畫畫,把畫紙都劃破了。
小倩媽看不過眼,馬上把畫紙搶下來,命令她上床睡覺。
小倩含著眼淚上了床。
小倩媽覺得,這是小孩子的任性,過段時間就好了。
可是,小倩的情形卻越演越烈。
五一長假過后,小倩還是不愿理人,小倩媽把她叫過來,訓(xùn)斥了一番:“你這孩子,這么不懂事。爸爸媽媽每天都這么累了,你還整天板著臉,太不像話了……”
小倩又沉默著回到房間,在書桌上鋪上了畫紙。小倩媽更氣了,跑過去,把她的畫筆和畫紙搶下來:“我在和你說話,你到底有沒有聽?!”
小倩上了床,蓋上被子,把臉轉(zhuǎn)向了墻壁。
“唉,這孩子,是怎么了?”小倩媽嘆口氣,無可奈何地走了出去。
心理揭密:
家長往往認(rèn)為,只有大人才有失望的時候,小孩子不會懂什么是失望。其實,這是非常錯誤的看法。孩子的盼望更加強烈,所以他們失望時,那種近似于絕望的失落,更是讓他們難以忍受。在這種情況下,孩子需要用屬于自己的方式,把心中那種失望宣泄出來,而家長卻不理解,認(rèn)為孩子有些小題大做。失望在孩子心里郁積得越來越深,對孩子的心理傷害也就越來越重。家長面對孩子的失望,應(yīng)該盡力給以安慰,說明不能達成孩子愿望的原因,允許并理解他宣泄失望情緒的反應(yīng),同時,積極引導(dǎo)孩子的注意力,讓他走出失望的困擾。
憤怒的瑩瑩
時間:2005年6月1日
地點:武漢市某活動現(xiàn)場
人物:瑩瑩(4歲半)瑩瑩爸
瑩瑩原本是開開心心地和媽媽一起參加這個兒童活動的,走在路上,瑩瑩還在和媽媽熱烈地討論,如果主持人讓她上臺表演節(jié)目,她要不要參加的問題。因為,她所在的幼兒園,有許多小朋友都會去參加這個活動。媽媽表示,如果是讓她上臺表演舞蹈,就一定會支持她,因為瑩瑩跳舞跳得特別棒。
活動現(xiàn)場有許多小朋友,當(dāng)主持人邀請小朋友上臺表演唱歌時,所有的孩子都舉起了手,摤撘惨e手,卻被媽媽攔住了。
“等一下,先讓別的小朋友表演吧,”媽媽說,“等下你再上去!
瑩瑩嘟著嘴不吭聲了。
“看,那是我班里的麗麗小朋友!爆摤撝钢枧_上的一個小朋友說,“她在唱歌了!
過了一會兒,麗麗唱完歌,抱著主辦單位送給她的獎品,高高興興地跑了下去。緊接著,主持人又讓小朋友們上臺玩游戲,媽媽又沒有讓瑩瑩上臺;接下來是講故事,媽媽還是沒有讓瑩瑩上臺……
活動結(jié)束前的最后一個節(jié)目,是小朋友們的舞蹈比賽?墒,天有不測風(fēng)云,就在即將到達舞蹈比賽時,下起了大雨。由于活動是露天的,人們一轟而散。瑩瑩媽抱起瑩瑩,跑進了附近的商場。
“走,瑩瑩,”瑩瑩媽拉著瑩瑩的手,“媽媽帶你去買你最喜歡吃的果凍!
“不吃!”瑩瑩一下子甩開媽媽的手。
“那就去看看玩具吧!爆摤搵屨f。
“不看!”瑩瑩背過身子。
“你到底要干什么?!”瑩瑩媽氣極了,推了瑩瑩一下,要知道,媽媽也是好心,怕瑩瑩因不擅長的項目,失去自信,“你有什么可生氣的,下雨了,又不是我不讓你去表演。再說,表演有什么好的,一定要去。”
“你是壞媽媽!”瑩瑩痛哭起來,“你是個壞媽媽!
“快閉嘴,快點!”瑩瑩媽氣不過,又怕在商場的人面前丟人,“你再哭,我就打你,你信不信?”
瑩瑩第一次見媽媽發(fā)這么大的火,緊緊地閉著嘴,不敢吭聲了。
瑩瑩媽拉著瑩瑩回家了。從那以后,媽媽找到了一個輕易就可制服瑩瑩的法寶:“你再哭,再鬧,我就打你!泵慨(dāng)她這句話一出口,瑩瑩就再也不敢吭聲了。可是,瑩瑩媽發(fā)現(xiàn),雖然瑩瑩的確變得聽話了,卻經(jīng)常發(fā)呆,這是以前從來沒有過的。
心理揭密:
孩子只注重自己的感受,不會去理會客觀因素和環(huán)境因素,這是由于他的心理還不成熟所致。家長卻不十分了解孩子的心理,樣樣以自己的所思、所想限制孩子,認(rèn)為孩子應(yīng)該意識到家長的意思。然而,這決非一朝一日就可以達到的目標(biāo)。孩子憤怒的情緒,必須有一個可以宣泄的出口。而最常用的就是哭鬧這一種方法。遇到這種情況,家長可以把孩子帶到相對安靜的地方,讓他把心中的憤怒都發(fā)泄出來,然后,找到孩子憤怒的原因,通過孩子可以理解的方式向他進行解釋。不要讓孩子的憤怒壓抑著屯積,這種不良情緒,就像火山,當(dāng)積壓到一定程度,所產(chǎn)生的后果不堪設(shè)想,甚至可能發(fā)展成為精神上的疾病。
驚恐的良良
時間:2005年6月14日
地點:深圳布吉某幼兒園
人物:良良(4歲)良良媽
良良的爸爸是位省級銷售經(jīng)理,工作能力非常強,經(jīng)常需要全國各地駐站。在良良還沒出生時,良良爸在河南鄭州做駐站經(jīng)理;良良2歲時,良良爸在廣西南寧駐站;到了良良3歲半的時候,良良爸又因工作關(guān)系調(diào)到了深圳。
這次搬家,對于良良媽來說沒有什么,她已經(jīng)習(xí)慣了。可是對于良良來說,卻像是發(fā)生了一場地震。
“媽媽,我們什么時候回南寧?”良良總是這樣問,“我想回南寧。我怕……”
也不怪良良想念南寧,他在那里有自己認(rèn)識的小朋友,熟悉的幼兒園?墒牵搅松钲,一切都改變了,幼兒園小朋友一個也不認(rèn)識,更重要的是,他們所說的話,良良也聽不懂。良良很怕,晚上總是往爸爸媽媽的床上鉆,不敢自己睡一個房間。
“不要再說什么怕了。你呀,還是個男子漢嗎?”良良爸不像媽媽那么好說話,會和良良解釋現(xiàn)在的環(huán)境,設(shè)想以后一切都會好起來,“去,自己回房間去睡!”
“要不,就讓他在咱們房里再睡一晚吧?”良良媽和良良爸商量,“看他怕成這樣。”
“不行!绷剂及謭詻Q地說,“都住了幾晚了,今天他一定要自己睡。”
爸爸把良良抱進他自己的房里,放到床上,蓋好被子。良良瞪大驚恐的眼睛,看著月亮在窗上投下一片光暈,怕得打起抖來。他偷偷地走下床,走到爸爸媽媽房間的門前,不敢敲門,只好蜷縮著睡在了地板上。
半夜,良良爸被門外的輕微的響聲驚醒,打開門,看到了躺在門外的良良,心里不由一酸。不過,他還是把良良抱到了他自己的床上。
良良的情緒越來越不穩(wěn)定,在幼兒園里,他誰也不理,就連小朋友主動和他玩,他也不理別人,或者是和別的小朋友一起玩,卻因為一些原因,把小朋友的臉抓傷了。在家里,他也是無精打采的,做什么都提不起精神。
良良媽看著心疼,幾次和良良爸商量,讓良良和他們一塊兒睡?闪剂及謪s不以為意,認(rèn)為這正是對孩子的一種鍛煉,小小男子漢,如果連自己睡覺都怕,長大了也不會有什么用。良良不知道爸爸媽媽的這些議論,他只是做著自己想做的事情,只是,坐在書桌前的小小身影,越來越顯得孤獨了。
心理揭密:
孩子換了個陌生環(huán)境,心生恐懼是種正常的心理反應(yīng)。在種時候,家長一定要傾聽孩子的心情,并對這種心理狀態(tài)表示理解,然后,給孩子一段時間的適應(yīng)過程,例如,可以和孩子一起睡一段時間,或者,多用些時間和孩子一起玩,給他以安全感,讓他緩解這種驚恐。其中,傾聽是最為重要的一項內(nèi)容。有個故事,說的是一個人坐飛機時遇到險情,脫險后,向自己的親人訴說,親人們只認(rèn)為他在開玩笑,沒人聽他說這些,最終,這人就自殺了。這是個真實的故事。讓孩子傾吐出心中的積郁,不良情緒得以疏散,壓力自然也就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