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整心理,怎樣調整好心理
早在2000多年前,《黃帝內經》中就有關于心理狀態與疾病間關系的表述,“怒傷肝,喜傷心,思傷脾,憂傷肺,恐傷腎”。在冠心病、癌癥、肺病、外傷、肝硬化和自殺這6種最主要的死因中,心理應激能力是直接或間接的主要原因。心理失衡已經成為一種嚴重的社會問題。面對各種壓力和競爭,人們時刻都處于緊張狀態和應激狀態。調整心理,要做到:
生活規律 規律的生活方式是健康的必要保證,其實人的內分泌系統和神經系統也有一定的周期規律,如打亂正常的飲食規律,尤其是喜歡夜生活,不能正常進餐的人或疲于工作至深夜才進食的人,容易出現消化道潰瘍不說,還容易出現熱量過剩,消耗減少,從而導致肥胖、糖尿病、高血脂、高血壓。
興趣廣泛 人在無所事事的時候常會胡思亂想,適度緊張、有序的工作可以避免心理上的失落感,令生活更加充實,從而改善人們的抑郁狀態。愛好廣泛者總覺得時間不夠用,生活豐富多彩就能驅散不健康的情緒,并可增強生命的活力,令人生更有意義,如彈琴、畫畫等有益于放松緊張的情緒。
積極樂觀 要相信世界是美好的,只是我們偶爾會遇到或聽到一些污穢,但是換個角度想想,也許這背后還有著我們不了解的緣由和無奈,萬事皆有因,試著以積極的態度對待困難,盡力找出失敗的原因并積極改正,相信雨后必有彩虹!
學會放松 在喧囂的城市中,處處是鋼筋水泥和車水馬龍,應學會適時找一個清靜的居所,與三五好友品茶聊天,或登高遠眺,或獨自聽聽禪曲,或練練瑜伽,這些都是很好的放松方式。
善于傾訴 研究表明,發泄是一種很好的自我調節方式。遇到問題和挫折時,要學會發泄,盡量消除心理壓力。正如歌中所唱“哭吧哭吧不是罪”,說出自己的不暢,讓別人了解你的郁悶,尋求朋友的幫助和支持;也可以記日記或者在網上找一個不認識的人說出自己的想法或感受。
適時放棄 一個人的能力是有限的,要學會正確的取舍,學會放棄那些虛無縹緲的榮華富貴,學會享受人間的親情、友情和愛情,學會讓自己和周圍的朋友快樂起來,盡管我們做不到六根清凈和無欲無求,但我們若能做到正確取舍,同樣能夠快樂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