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保健技巧,心理保健知識
1、心理健康的標準
心理健康的標準是什么?各學派有各自的理解,目前國內較有影響的心理健康標準為以下七條:
(1)智力正常;
(2)情緒穩定;
(3)意志堅強;
(4)行為協調;
(5)人格健全;
(6)人際關系和諧;
(7)能積極地適應和改造現實環境。
2、信念――人體健康的妙方
大量醫學科學研究證明,信念對人體健康有奇妙的作用。開灤煤礦工人地震時被長時間地埋在井底,在有限的氧氣條件下,他們為什么能堅持到營救生還呢?這是信念起的作用。同樣患“絕癥”的病人,有的可能得以康復,有的則提前死亡。這就看誰能有堅強的信念來決定這生與死的不同命運了。
信念之所以對人體健康有奇妙的作用,原因在于信念能導致人體生理發生某種變化,從而提高抵抗疾病的能力,人體中的腎上腺皮質激素和催乳素受人的信念影響最大。此外,信念對人的情緒變化也有很大的影響。有堅強信念的人,對人生中遇到的困難的挫折往往能勇敢去面對并冷靜地妥善處理。現代醫學強調,人們在工作和生活要有良好的情緒,而良好的情緒又與人的信念有很大的關系,為此,醫學專家向人們提出一個強有力的等式:失去自我支配即等于失去一切。
3、心理因素與衰老
衰老是人類及所有生物的生理必然過程。人是生活在群體中的,許多生活因素和社會因素都能導致人的衰老,但心理因素對衰老的影響尤為突出。古時候“伍子胥過關,一夜愁白了頭”的故事就很能說明一點。在現實生活中,由于憂郁或悲傷使人加速衰老的事例也并不少見。
人到老年,隨著年齡的增長,一旦離開工作崗位,退到社會團體之外,就會有一種孤獨感,加之日常生活的適應能力降低或失去經濟上的自立以及家庭地位的改變,都會導致心理上的老化,從而降低機體對細菌、病毒和過敏物的抵抗力而致病。還有,不良的心理因素可使癥狀性高血壓持續不降。所以保持良好的心態也可以防病抗衰老。
4、為了健康勿激動
在人生的道路上,平平穩穩,一帆風順是不大可能的。有時候,人們會陷入深深的苦惱、極度的氣憤和不可遏止的激動之中,或者進入一個劇烈、突變的緊張期,這些生理、心理的變化,可以直接影響到人體的健康和壽命。
在養身之道中,大多數人都比較注重身體方面的保健,而對于心理方面的保健卻缺乏足夠的重視。有的人動不動就生氣、激動、憤慨、惱怒甚至暴跳如雷,這種性格脾氣是對自己身體的最大摧殘,即使再好的補藥吃進去,也是毫無用處的。因此,為了健康勿激動。
5、減輕“心理壓力”的良方
(1)自我宣泄。即通過不危害他人的方式將內心怨恨發泄出來,如可以痛哭一場,也可以大罵一頓,還可以用筆來傾訴自己的痛苦。
(2)請人疏導。當一個人有了心理上的痛苦后,找親朋好友或同事交談一下,這樣不但可以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還能得到心理壓力的疏轉機會。
(3)情緒轉移。在苦悶時,應當通過看書、看電影、參加體育活動、參加社交等方法轉移注意力和情緒,減輕心理壓力。
(4)愛好沖消。就是經常根據自己的愛好去找事干,造成一定的緊張感。如運動、寫作、研究問題、繪畫等,這樣可以使人變得積極、開朗。
(5)講究心理衛生。注意閱讀健身養性方面的書刊,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不斷地調整情緒,增強承受能力和適應能力。
6、妒嫉會使人過早衰老
現實生活中,妒嫉之心人皆有之,偶爾一兩次不要緊,如果經常產生妒嫉之心而且耿耿于懷,那就屬于病態了。
因為人的下丘腦邊緣系統及其臨近部位,有著“快樂”和“痛苦”兩個情緒中樞,妒嫉和憂郁、煩惱等情緒一樣,會刺激“痛苦”中樞,引起腎上腺素分泌增加,外周血管收縮,肌肉松馳,消化腺活動下降,呼吸次數減少。容易妒嫉的人,其“痛苦”中樞長期受刺激會出現胃口差、氣不順、胸悶,長期如此,便會使人過早衰老。
7、培養子女健康的心理
父母對子女的愛是世界是最無私、最心甘情愿的愛,然而畸形的父母之愛,是很容易給孩子的心理發良帶來事與愿違的后果。過分溺愛,不管他的要求是否合理,都處處滿足,會養成孩子的自私任性,以我為中心的皇帝心理。生活中的大包大攬,超乎尋常的保護,也會養成孩子的過份依賴,對外生疏以及懼怕的心理。望子成龍,把學習成績當成唯一衡量孩子好與壞的標準,如果學習好給予獎賞,不好則打罵,會使孩子產生逆反心理。那么怎樣培養子女的健康心理呢?
(1)客觀地愛子女,而不是主觀的盲目地愛。從小注意培養他們堅強的性格和對挫折的承受力,以及獨立的能力。
(2)為孩子創造良好的環境。這個環境不止是物質生活上的優厚,更重要的是使孩子生活在和諧、溫暖、歡樂、優美的環境中,受到潛移默化的陶冶。
(3)避免任何形式的傷害或護短。對子女的過失和錯誤,要分析產生的原因,心平氣和地進行教育,講清道理,決不可不分青紅皂白批評、訓斥甚至打罵孩子。也不可一味護短、遷就,更不能為孩子抵賴、說謊或把責任推給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