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能笑傲職場?
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中國媒體也開始逐漸在轉變,特別是證券業的興起,更是將媒體推向了經濟大舞臺。在一些專業證券報刊出現的同時,一些非專業的綜合性報刊也扣緊這一熱點,大作文章。有的改頭換面,專攻“經濟”;有的拿出版面讓位“經濟”。在報刊十分青睞“財經”報道的同時,向來以娛樂和影視為主的電視,也一改常態,開始大幅度傾斜“財經”,而且還出現了一些專攻經濟的電視臺,有的還從眾多頻道中分出經濟頻道。據媒體報道:時下的電視競爭風向大變,節目熱點已由娛樂轉向財經,湖南電廣傳媒今年就投資8600萬元,精心打造大型財經類欄目《財富中國》。
而要搞好這樣的報道,勢必需要人才,這就出現了財經記者的爭奪戰。
保險人才目前,我國已相繼批準美國友邦等17家獨資保險公司分別在上海、廣州、深圳經營保險業務,并批準了來自美國、英國、日本等國家的百余家保險機構設立了199家代表處。外資保險實際上已經形成了對中資保險業的緊逼之勢,對于它們來說,挖人才的“墻腳”無疑起到了提升自己以及削弱競爭對手的雙重功效。正是出于這種考慮,包括美國友邦在內的多家國際保險巨頭紛紛把觸角伸到國內一些著名的大學,以設立獎學金、幫助培訓精算人才以及提供專業教材等手段擴大自身的影響,并力爭把一流的畢業生納入自己麾下。在中國人民大學、中央財經大學等國內一流高校,進入外資保險已經成了大多數保險類畢業生的第一選擇。
私企高級管理人才據國家工商局公布的一份資料表明,全國私營企業的隊伍以平均每天誕生809家的速度不斷壯大。到2000年年底全年新增29.53萬戶,注冊登記的私營企業總數已達到了176.18萬戶。全國私企承襲1997年以來的發展態勢,繼續保持著30%~40%的高速增長。
私企的發展,亟須人才的支持。而私企大多缺乏高級管理人才。在這些管理人才中,尤以副總經理和財務總監以及部門主管難覓。一些私企為聘用副總經理等職,開出年薪上百萬的報酬,至于幾十萬的年薪則到處可見。
證券分析人才職業化的證券分析人士如今遠遠滿足不了市場的需求,從中央臺到省臺再到地市臺,這些電視臺幾乎每天要有人分析大盤的走勢,點評個股的發展。而與此同時,比電視臺更多的報刊也不甘示弱。于是一些證券分析人士開始登臺亮相。但讓讀者、觀眾有時迷惑的是,許多人似乎水平欠佳,有些人又頻頻亮相眾多媒體,這說明證券分析專家十分缺乏。
金融業界人才入世后,銀行業將會受到沖擊,外資銀行會大舉進來。與此同時,中國民營銀行的試點步伐正在加快。今年4月在上海召開的第一屆民營金融發展論壇會議上,國內50多位一流經濟學家和知名學者已經向高層正式遞交了推進民營銀行試點工作的報告。這表明民營銀行的試點步伐加快了。這樣一來,中國國有商業銀行不久將會與民營銀行、外資銀行一起爭奪金融業人才,它將使金融業人才的需求加大。
汽車專業人才據業內報刊載文稱:目前在中國汽車人才領域,技術人員占汽車職工總數比例較低,高級工程師、高級技術人員所占比例更低,數量嚴重不足。現代社會中所要求的既掌握技術、又懂經營,具備一定金融、電子技術、計算機等知識的就更少。而中國汽車業目前正處于初春,因為中國百姓的家轎夢已開始,中國汽車業的發展將步入快車道,發展的中國汽車業必須要高素質的汽車技術人才來支撐,來加油。
物業管理人才隨著中國住房制度的改造,中國房地產市場得以迅速發展,與之相對應的是,市場對物業管理人才的需求加大。而目前在房地產業界存在著物業管理人才供不應求的局面,這是因為房地產市場是一個新興的市場,物業管理由以前的各個單位分管,變為專業化的物業公司管理。面對這一新的人才需求,各大專院校并非相應增開這一專業,形成這一人才的空當,以至于人才匱乏。一些物業管理公司因為找不到人才,而出現經營不善、管理不良的局面。為了尋找優秀的物業管理人才,各公司間已拉開了物業管理人才的爭奪。
IT審計師幾乎所有的大型跨國公司,由于普遍使用大型管理信息系統,都非常重視對信息系統安全性和穩定性的控制,這就需要高薪聘請國際信息系統審計師(簡稱IT審計師)進行內部審計。
目前IT審計師已經成為全球范圍最搶手的高級人才之一,這些人才一般都具備全面的計算機軟硬件知識,對網絡和系統安全有獨特的敏感性,并且對財會和單位內部控制有深刻的理解。而我國只有國家審計署的一位年輕官員成為中國內地通過考試獲取該資格的第一人。因此,在中國這類人才的發展前景是可想而知的。
免責聲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聯網,并不代表本站觀點,本站不對其真實合法性負責。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權益,請告知,本站將立刻處理。聯系QQ:1640731186
TAGS標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