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先天無性者婚姻生活(2)
“我知道自己是家里的一個包袱,是壓在父母心上的一塊石頭,本不應該來到這個世界。可人的出生是不能選擇的。醫學上說,像我這樣的情況(俗稱石女),出生的概率是1/5000,可偏偏讓我給趕上了,我又能怪誰?如今連艾滋病患者都能得到政府和社會的廣泛關愛,可我們這種人只能把痛苦深深地埋在心里,對誰都不能說……” ——摘自一個16歲無性女孩的日記
在南京“丘比特”無性征婚點,翻開那一份份無性征婚者的自我介紹,記者看到,他們每個人都是一本書,那薄薄的簡介中,記載的仿佛不是征婚內容,而是一部部人生血淚史。
國慶節期間,“丘比特”里來了兩個特殊的客人——張小珊和楊文斌(應當事人要求,均為化名),他們是來感恩的。由于先天缺乏性功能,他們曾痛不欲生,是“丘比特”讓他們走到了一起,結為夫妻,雖然無性,但他們的婚姻卻無比幸福而快樂……
拿到診斷書仿佛塌了天
張小珊:32歲,南京人,原為南京某大學講師,現調往廣州工作,博士在讀。楊文斌:38歲,廣州人,廣州某大學副教授,博士學位。
張小珊是18歲那年發現自己生理異常的,那年她剛上大學一年級。之前,對自己遲遲不來月經,她總以為是自己發育比較晚,也就沒在意。直到20歲,該來的還是沒有來。
之后,張小珊在父母的陪同下,先后到5家醫院做檢查,得出的最終結論是:先天性無陰道、無子宮、無卵巢,是徹底的“三無女”,俗稱“石女”。
看到醫院的最終結論,張家人頓時就像塌了天。在張小珊的無性征婚資料里,記者看到這樣的記載:“診斷結果就像死亡判決書……我把自己關在房間里,除了哭以外,什么也不記得了,母親一夜之間白了頭……我恨蒼天為何對我這么不公平?也恨父母為何要把我帶到這個世界!”
自此,張小珊心里只有一個念頭,那就是不停地讀書,直到死去……
為拒癡情男流淚說真相
大學畢業后,只想不停讀書的張小珊如愿考上了研究生。由于天生靚麗,大學畢業后,上門求愛者絡繹不絕,張小珊都以“還要讀書”為由婉拒。
但總有躲不過去的時候。碩士畢業后,張小珊被分配到一所大學當教師。上班不久,一位和她同時入校任教的男同事便頻頻向她發動攻勢,每到情人節,芬芳的玫瑰便送上門,可張小珊一次也沒接。看著心愛的“男友”沮喪地離去,張小珊只能一次次地關上房門,雙手揪扯自己的頭發,放聲痛哭。
直到有一天,“男友”把她約到湖邊。“男友”說:“你是信不過我嗎?我可為你去死。”說著就要動真格。張小珊再也控制不住了,抱著“男友”失聲痛哭。在“男友”一再發誓保守秘密后,張小珊終于說出了自己是“石女”的真相。“男友”打死也不信,萬般無奈的張小珊只好和他一起去醫院查看病歷。
相親遇知音尋到同路人
2004年底,張小珊通過網絡得知南京丘比特婚介所辦了一個無性征婚點。對于“無性征婚”,張小珊還是頭一次聽說。抱著試試看的心態,張小珊忐忑不安地給“丘比特”發了一個電子郵件,探探路子。在得到可靠答復后,便用特快專遞寄出了自己的無性征婚資料。
2005年4月8日,“丘比特”舉行了為期5天的無性相親見面會,張小珊便是此次見面會成員之一。會上,來自全國各地數十名無性男女聚集一堂,這讓一直以為自己是天下最不幸女人的張小珊,頓時就像找到了組織。當得知來自山東的蘭蘭和自己經歷相似時,兩人不由抱頭痛哭。
第二天,在主辦方的介紹下,張小珊終于遇上了自己的“真命天子”——楊文斌。
和張小珊一樣,38歲的楊文斌也是一名大學教師,所不同的是,楊文斌家有兄妹三人,弟弟妹妹早已結婚生子了。
楊文斌的無性特征是:生殖器短小,無法勃起,無精子,醫學上叫先天性克氏綜合征。由于身上長的器官與眾不同,楊文斌從小就不愿和別人交往。隨著年齡的增長,他內心的痛楚也越來越深:無法和別人一樣進公共浴室;無法參加賽跑、游泳等公共活動;更無法和別人一樣花前月下,談情說愛。大學時期,他曾一度想自殺。楊文斌在他的征婚資料里這樣寫道:“人生最大的不幸莫過于此,孤獨是可怕的,寂寞是無奈的,惟有讀書,才是我活下去的唯一勇氣。”
在相親會上,看著眾多和自己同病相憐的人,楊文斌激動得一夜沒睡。他趕緊給家里打電話,打著打著便嚎啕大哭,結果嚇壞了賓館服務員,服務員以為他失戀,勸他想開點,楊文斌說,我不是失戀,我是找到了親人。 還未行婚禮新人已痛哭楊文斌和張小珊接觸后,兩人很快找到感覺,相親會結束后,兩人便頻繁地通過電話和QQ聯系,傾訴衷腸,相見恨晚。今年春節,兩人在廣州舉行了婚禮。
“丘比特”負責人羅俊告訴記者,為了保密,婚禮只辦了兩桌酒席,除雙方父母和幾個嫡親外,媒人羅俊是唯一的客人。
羅俊說,那是他參加的最難忘的一次婚禮,雖然只有兩桌酒席,但婚禮上的情景卻兩度使他落淚。第一次是雙方父母見面的那一刻,四位老人從握手到擁抱,一直一言不發,惟有流淚和相互拍打對方的背;第二次是新郎新娘穿上結婚禮服后,還沒來得及交換結婚戒指,兩人就哇地一聲抱在一起哭起來,哭得全身發抖。至于為什么哭,為什么流淚,羅俊說,除了雙方父母和新郎新娘外,他是唯一知道內情的人。
當事人:“我們幸福無比”
在羅俊的不斷努力下,10月14日下午,記者終于有機會和張小珊進行了10分鐘網絡視頻交流,以下是記者與張小珊的對話:
記者:聽說你們的婚姻生活過得很幸福,是嗎?
張小珊:是的,我們幸福無比。我愛我的丈夫,他也愛我。
記者:能說得具體點嗎?
張小珊:具體點就是我們都愛對方,我們渴望愛和被愛,渴望家庭。我們雖然不能像別的夫妻那樣生兒育女,但我們在生活上相互扶持,工作上相互支持,這就夠了。
記者:問你一個隱私方面的問題,希望你不要介意,你們之間有性的要求嗎?如果有,怎么解決?
張小珊:我們會通過擁抱、接吻、撫摸等方式來愛對方,我只能這樣對你說。
專家看法:無性被關注是社會進步
對于“無性婚姻”,心理專家楊憲生向記者談了他的看法:“無性婚姻”這種婚姻現象,在有著傳統婚姻觀念的中國還是一件新鮮事,而這種難以啟齒的個人隱私問題,如今變成社會關注的問題,這是社會的一種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