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偽單身”的“雞肋”愛情!(2)
“真光棍”與“偽單身”
相比2月14日情人節這個“洋玩意”,11月11日的“光棍節”絕對是“土生土長”的“中式發明”。你看那四根直直的棍子多么形象地表明,這個世界上還有N位單身的兄弟姐妹們正在寂寞里受著煎熬!而這些孤獨的“他們”與“她們”之間,亦如同1111般,是四根永不相交的平行線。
當然,如今Single這個詞的含義很多。就好像“情人節”早已不再是“情人”們的專利,而變為“天下有情人”共同慶祝的一個節日。今天的“光棍節”,對于某個尚未許配出去的靈魂,其意義自也有所不同。
不快樂的是那些幾年來不斷相親、不斷邂逅、不斷等待的“真光棍”們,千帆過盡,卻依舊孑然一身。索性真是長成了“歪瓜劣棗”也就罷了,可偏偏無論長相、氣質、職業和學識,自己樣樣都不比別人差,緣何每個情人節都收不到一束邀約的玫瑰?再拖下去,年齡與容貌便如同掛在衣櫥中過季的服裝,往高里報價,總是乏人問津;賤賣了,又實在舍不得。這可怎生是好?
還有那更不堪的“偽單身”們。相比孤家寡人,自己身邊好歹也算有個“對象”拴著,碰到熱鬧的節日,也不至一無去處。可是,有時真的還不如單身自由呢!和“雞肋”般的男人不死不活地拖著,無法了斷,這種痛苦,沒有經歷過的人是不能明白其中苦楚的。
讓我們來假設愛情的道路上,一共有兩扇門。其中一扇寫著“單身”,另一扇寫著“結婚”。“單身”而又渴望成家的“光棍”們,便是自始至終在由“單身”通往“結婚”的道路上行走。而“偽單身”呢,是那種已經走了一半路,發覺不對,想走回去,卻發現來路遙遙,實在沒有勇氣重頭開始的人。
如果世界上有張“愛情地圖”就好了!哪條路好走,哪條路不好走,統統一一標明。哪里分布著好男人,哪里會有超級美女出現,也全都作好記號,那樣的話就方便多了!不過,該不會發生交通堵塞吧?全部的人,都擁往“好男好女”的方向,誰也不肯停下來先照照鏡子,看看自己的條件是否般配?而那些在愛情方面“滯銷”的男男女女,又會不會想方設法去賄賂繪地圖的人,讓他做一些真真假假的記號,去迷惑前來尋找幸福的世人呢?情況真是越來越復雜。或許愛情這東西,就是“剪不斷、理還亂”吧?“偽單身”女子,可能活得比真單身的女人更辛苦。因為她們的生活狀態,充滿了膠著的不明朗。她們的愛情是不自由的,雖然也算是有男朋友的人,可一切就有如雞肋般,食之無味,棄之可惜……
說不出口的“分手”
女人到了30歲,愛情有時候會陷入“沒得選”的狀態。尤其是身邊還有個年齡相當、頗為“過得去”的男人的話,即便心中仍有猶豫,周圍的人也會用“看不下去”的語氣對你說,“算啦,你年紀也不小了,就不要再挑啦!”
亞萍目前正處于這種狀態里。當初,男朋友凱一廂情愿地天天跑到公司門口等,又隔三差五往辦公室送花,搞得同事都以為自己與他正在熱戀。而或許因為凱的“硬”條件還算不錯:人高高大大的,又是做軟件工程師的,家里也有房子,雖然對他沒什么感覺,卻也沒有認真拒絕。沒想到,凱后來的行為更加變本加厲,先是跑到亞萍家里對自己父母大獻殷勤,又出現在公司搬家的場合,主動以“亞萍男朋友”的身份忙進忙出,時間一長,兩人的關系似乎就變成了一種“默認”,時不時會有同事問,“你什么時候和凱辦喜事啊?”
有時候也會被凱的行為感動―――這年頭,有男人肯對你這么用心,十分不易。可亞萍心中還是沒有愛的感覺。那種激情,那種顫栗,所有愛情中該有的細膩情愫,在面對凱的時候,真是一絲一毫都沒有。
然而,還是開不了口。雖然幾次話到嘴邊,可就是不知道怎么樣才能說清楚,再加上凱是個很強勢的人,常常根本不讓亞萍把話說完,就徑自打斷……說來真的令人難以置信,兩人的關系一拖就是1年,一方面,當然是亞萍平時工作太忙,還要抽時間讀書充電,但最主要,是她性格軟弱,很多事情也就這么拖到“既成事實”了。
最近,凱開始計劃買房子,每次都打電話邀亞萍同去,而她,只好拼命找理由推辭。“最近連著幾天加班,累死了。你自己去看吧!”凱當然不高興,“這又不是為了我一個人……”然而,該怎么說才能向凱表明,自己其實壓根兒沒打算和他一起生活?最起碼,還沒到這個階段。
看來再繼續裝糊涂是不行了。每次凱看完房子,都要向自己“匯報”,然后會說,“那套房子離你公司比較近,這樣你上下班方便”之類的話。亞萍的忍耐已經到了極限。幻想中的她,將用斬釘截鐵的語氣告訴凱,“對不起,我根本不打算和你在一起,請你放過我吧!”然后結束這兩年的“偽單身”生活,重新回歸一個人的清凈世界。嗯,11月11日,或許是個機會―――這一次,一定要鼓足勇氣,把話說明白。 絕口不提“結婚”關于兩人的未來這類的話題,他不是裝蒜,就是逃避。怎么辦?她問自己,然而卻沒有勇氣“打破沙鍋問到底”,生怕等來的那個答案會讓自己痛不欲生。
他是北京人,而她,則在上海生活。因他每個月總有機會到上海出差,兩人遂在一次偶然中認識。或許因為“聚少別離多”,兩人的感情升溫很快,每次見面都如膠似漆,依依不舍。而她,甚至還來不及把他的眉眼刻進心里頭,他就又提著公文包出發去機場了。
最初,她是滿意這種狀態的,甚至向朋友炫耀,“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像我們這樣的,愛情才能時刻保鮮!”但是一個月、兩個月……一年、兩年,她已徹底厭倦這種分分合合、看似沒有盡頭的生活,年齡已不小,她期待安定下來。
“你知道,我所有的親戚、朋友、人際關系都在北京,我的事業只能在北京。”他婉轉向她說明。然而,她又何嘗不是如此呢?作為上海人,誰愿意背井離鄉到異地謀生?當然,這種局面后來被打破。那時她鼓起勇氣對他說,“其實,我也可以嘗試去北京生活,你知道,很多大公司都在北京。”但他卻沒有回應。過一會,兩人又聊起別的話題,她明白,這一次,又是“點到為止”了。
很多時候,兩人的關系是依靠MSN來維系的。現在的網絡多方便,可以聽見、看見對方,然而,卻摸不著。所以每當自己在MSN上“舊話重提”,對方就會靜默下來。她能看到對方在打字,但自己的窗口卻一直沒有動靜。或許,他還有另外一個聊天對象?或許,他只是不想回答。沒辦法,人在千里外,不能抓住他,當場要他說個明白;有時候,距離會是最好的護身符。
他也曾經向她求婚,那是兩人剛認識不久,她充當朋友婚禮的伴娘,他陪她去置辦禮品。那時,在城隍廟熙熙攘攘的小街上,他突然說,“嫁給我,跟我去北京吧!”而她,一邊滿店鋪挑著大紅“喜”字,一邊笑著回答,“你不是認真的吧?這也太快了點。”
的確,哪有這么隨便的求婚呢?可惜在接下來的兩年里,他再也不曾說過同樣的話,連一點點關于結婚的暗示都不再有。不過,除了這一點,他對她還算是不錯,每次相聚也勉強夠得上甜蜜溫馨。或許,他只是不愿意面對將來吧?
然而,感情這東西,拖得越久,就越沒有激情,一切到了后來都變得“不冷不熱”,該怎樣收場?到底有無可能結婚?這是她迫切想要知道的,然而,他就是不肯回答。
愛無可逃
有時候,愛情里是充滿了迂回與“軟戰爭”的。想嫁的女人,偏偏遭遇不急的男人;而急著娶的男人,卻總是遇到“還沒想好”的女人。于是結婚這回事,就成了“貓捉老鼠”的游戲。前一類女人明說、暗說,反復提示,她的男人卻不溫、不火,死活裝蒜。后一類女人呢,拼命找各種理由不愿結婚,說到底,還是不能接受“湊合”式的愛情。
時間越拖越長,女人們的耐心和信心都經受考驗。也想向“80后”們學習,在愛情上發揮起“騎驢找馬”的精神。于是試著在聚會時,有意無意對小姐妹說,“你們要真有好的,記得也幫我介紹一個吧!”結果卻是小姐妹的群起而攻之,“你那位不是挺好?你就別再花心啦!”唉,要怎么才能解釋清楚自己的狀況?說他根本沒有誠意同自己結婚?還是自己喜新厭舊,早就對他沒有興趣?
很多話,女人是真的說不出口。無論是“逼婚”,還是“分手”。都這把年紀了,太直接的說辭,會顯得很沒廉恥。然而在我們身邊的他,又怎么可能不知曉自己的心意?或許,男人最擅長的,就是裝糊涂和逃避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