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新人,抱怨上司不如反省自己
日前亂翻書,讀得一則小故事。故事大意如下:
有一個人極不滿意自己的工作。一次,他忿忿地對朋友說:“我的上司一點也不把我放在眼里,改日我要對他拍桌子,然后辭職不干!”“你對那家貿易公司完全弄清楚了嗎?對于他們做國際貿易的竅門完全搞通了嗎?”朋友反問道。
“沒有!”“古人說‘君子報仇三年不晚’。我建議你還是好好地把他們的一切貿易技巧、商業文書和公司組織完全搞通,甚至連怎樣修理影印機的小故障都學會,然后辭職不干。”朋友說。那人覺得朋友的“建議”有道理——以公司做免費學習之所,什么東西都通了之后,再一走了之,為此不是既出了氣,又有許多收獲嗎?自此,他默記偷學,甚至下班之后,還留在辦公室里研習寫商業文書的方法。一晃一年過去。一天,那人和朋友又見面了。朋友問:“你現在大概把公司的一切都學會了,可以準備拍桌子不干了吧?”然而,那人卻紅著臉說:“可是我發現近半年來,老板對我刮目相看,最近更總是委以重任,又升官,又加薪,我已經成為公司的紅人了!”
這則故事頗有幾分“歐·亨利筆法”的意味。從故事所透露的“信息”看來,那個曾經極不滿意自己工作的人,已經打消對其上司“拍桌子,然后辭職不干”之念是可以肯定的,因為他沒有理由不珍惜眼前那“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可人景象。
一個人能迅速地由“山窮水復疑無路”之逆境而轉達“柳暗花明又一村”之順境,委實令人心生羨慕。然而,在筆者看來,最值得玩味的還是故事中那位“朋友”之所言,尤其是那段充滿智慧、用心良苦的規勸之語。其言充滿智慧,用心良苦,是因為它不僅為故事主人公指明了一條“自新”之路,并且,規勸者藉此曲折道出了人們平素極易犯染而又極易的忽視的一種毛病,即:在工作中,當我們在上司的心目中占不著“份量”時,我們常常只知一味地牢騷滿腹,抱怨上司的態度,卻不肯平心靜氣地正視自己,客觀地反省自己,——問問自己“能”有幾許?“力”有幾何?